从“国家学”到“政治学”:清末西方政治学的引入与学术体系转型

被引:9
作者
王昆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
关键词
政治学; 国家学; 伯伦知理; 小野塚喜平次; 学术体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08 [其他政治理论问题];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戊戌维新后,西方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开始逐步系统地传入中国。1899年《清议报》刊载伯伦知理的《国家论》译著可以看作是具有学科意义的西方政治学在中国的最初传播,其所建构的学术体系是以"国家"、"宪法"为基础,围绕与国家相关的诸问题形成的"国家学"学术框架,这种体系建构与亚里士多德对于政治学的理解是一脉相承的。而在小野塚喜平次《政治学大纲》一书传入中国后,西方政治学的研究视野从理论层面拓展到了公民社会,并形成了广义与狭义的学科体系划分,具有了早期行为主义政治学研究的初步特征。这种变动与调整体现了政治学研究视野的扩展、研究体系的扩大与研究方法的扩充,这同时也是现代美国政治学对于德国政治学的回应与冲击。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6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晚清政治学学科发展研究:1899~1905年 [J].
王昆 ;
杨德山 .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4, 43 (02) :66-75
[2]   梁启超与伯伦知理国家学说 [J].
王昆 .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2013, (11) :115-124
[4]   小野塚喜平次与中国现代政治学的形成 [J].
孙宏云 .
历史研究, 2009, (04) :85-98+191
[5]   当代中国的政治学与政治发展 [J].
王一程 .
政治学研究, 2005, (04) :1-5
[6]   中国政治学百年历程 [J].
赵宝煦 .
东南学术, 2000, (02) :39-44
[7]  
政治学.[M].许耀桐; 主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
[8]  
胡适和他的朋友们.[M].智效民; 著.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
[9]  
晚清之“西政”东渐及本土回应.[M].孙青; 著.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
[10]  
新中国未来记.[M].(清) 梁启超;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