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库二期蓄水后次级河流回水河段富营养化调查

被引:13
作者
尹真真
邓春光
徐静
机构
[1] 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三峡水库; 回水段; 富营养化; 调查;
D O I
10.13989/j.cnki.0517-6611.2006.19.093
中图分类号
X832 [水质监测];
学科分类号
0804 ; 082803 ;
摘要
在三峡水库二期蓄水后,135 m水位线下的支流尽管多数仍保持狭长的河流态势,但回水段的流速明显降低,成为名副其实的人工湖泊,适合藻类生长。库区支流的总磷、总氮浓度普遍偏高,能为藻类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盐,2005年4月的监测资料表明TP平均浓度为0.148 mg/L,TN为1.90 mg/L,远远高于湖库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的TP和TN临界浓度0.020、.2 mg/L。如果气候条件合适,支流回水河段就具备了发生富营养化所需的流速、营养盐、水温等基本条件,有可能出现“水华”现象。调查结果表明,在2005年4月,库区13条支流有5条的回水河段水体营养程度达到富营养,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引用
收藏
页码:4998 / 5000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编;魏复盛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2]  
中国湖泊富营养化.[M].金相灿等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