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庄煤矿煤岩中C25、C30等无环类异戊二烯烷烃的检出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被引:3
作者
王万春
陶明信
张小军
任军虎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
关键词
无环类异戊二烯烷烃; 甲烷菌; 煤岩; 煤层气; 次生生物成因; 沁水盆地;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06.06.017
中图分类号
P618.11 [煤];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对沁水盆地李雅庄煤矿煤岩样品,进行了饱和烃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研究,检测到了丰富的无环类异戊二烯烷烃,特别是C25、C30及头—头连接的高碳数无环类异戊二烯烷烃,这些化合物被认为是甲烷菌的特征标志化合物。李雅庄煤矿煤岩沉积时为偏氧化的环境,原始环境不利于细菌发育,故检出的无环类异戊二烯烷烃应主要是成煤作用后期,煤层中甲烷菌发育的痕迹。认为李雅庄煤矿煤岩样品中丰富的、与古细菌,特别是甲烷菌有关的无环类异戊二烯烷烃化合物的检出,为该地区甲烷碳同位素组成在-56.3‰-61.7‰煤层气的次生生物成因提供了地球化学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897 / 90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Acyclic isoprenoids – molecular indicators of archaeal activity in contemporary and ancient Chinese saline/hypersaline environments [J].
Ruiliang Wang .
Hydrobiologia, 1998, 381 :59-76
[2]  
Squalenes, phytanes and other isoprenoids as major neutral lipids of methanogenic and thermoacidophilic “archaebacteria”[J] . T. G. Tornabene,T. A. Langworthy,Günther Holzer,J. Oró.Journal of Molecular Evolution . 197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