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利用方式下红壤内在性质的演化

被引:17
作者
陈永强
俞劲炎
机构
[1] 杭州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杭州,,杭州,
关键词
红壤退化; 利用方式;
D O I
10.19336/j.cnki.trtb.2004.02.011
中图分类号
S155 [土壤分类学、土壤类型];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对六个不同利用方式的红壤退化试验小区的理化、生物学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植被的退化,水土流失加剧,土壤容重增加,孔度减小,结构性变差;从常绿阔叶林→草地→裸露地,有机质、全氮、土壤微生物量及其酶活性也都随之下降,而CEC含量和多酚氧化酶变化却不稳定。
引用
收藏
页码:149 / 151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侵蚀红壤肥力退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J].
陈永强 ;
吕军 ;
柳云龙 .
水土保持学报, 2001, (02) :72-75+87
[2]   我国中亚热带缓丘区红粘土红壤肥力的演化 Ⅱ.化学和生物学肥力的演化 [J].
孙波 ;
张桃林 ;
赵其国 .
土壤学报, 1999, (02) :203-217
[3]   陕西土壤脲酶活性与土壤肥力关系分析 [J].
和文祥 ;
朱铭莪 .
土壤学报, 1997, (04) :392-398
[4]  
土壤农化分析.[M].南京农业大学主编;.农业出版社.1988,
[5]  
土壤微生物研究法.[M].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微生物室 编著.科学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