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对土壤中菲芘修复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32
作者
徐圣友
陈英旭
林琦
吴伟祥
王冬
薛生国
沈超峰
机构
[1]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环境工程系
关键词
植物修复; 多环芳烃; 菲; 芘; 吸收与累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3 [环境植物学]; X53 [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2803 ; 120405 ;
摘要
采用系列浓度菲芘进行盆栽试验,研究玉米对污染土壤菲芘的去除效果与累积机理。结果显示,玉米对菲芘的去除效果明显,60 d试验完成后,玉米生长的土壤中平均大约有69.8%91.2%的菲与77.0%88.4%的芘被去除,平均去除率分别比对照1(加叠氮化钠)高63.6%和72.3%;比对照2(无叠氮化钠)高15.1%与38.2%。玉米能明显地吸收与累积污染土壤中菲和芘,并随土壤菲芘含量的增加而增大。生物富集因子(BCFs)随着土壤菲芘含量的增加而减小,芘的生物富集因子大于菲,不同种类多环芳烃以及植物不同部位间BCFs差异较大,菲的叶片BCFs(0.79~2.45)大于茎(0.17~1.76),根BCFs(0.42~1.21)最小,芘处理时叶片和茎的BCFs分别是1.03~3.31与0.2~2.17,明显低于根BCFs(2.07~6.40)。玉米能够在高浓度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中正常生长,并且能累积与去除污染土壤中的菲和芘,表明用玉米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226 / 23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黑麦草对土壤中苯并[a]芘动态变化的影响 [J].
丁克强 ;
骆永明 ;
刘世亮 ;
宋静 ;
吴龙华 ;
邢维芹 ;
李振高 ;
陶澍 .
土壤学报, 2004, (03) :348-353
[2]   有机污染环境的植物修复研究进展 [J].
夏会龙 ;
吴良欢 ;
陶勤南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3) :457-460
[3]   黑麦草对菲污染土壤修复的初步研究 [J].
丁克强 ;
骆永明 ;
刘世亮 ;
李振高 .
土壤, 2002, (04) :233-236
[4]   多环芳烃在土壤中的行为 [J].
高学晟 ;
姜 霞 ;
区自清 .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04) :501-504
[5]   14-C菲在“植物-火山石-营养液-空气”系统中的迁移和转化 [J].
姜霞 ;
区自清 ;
应佩峰 ;
Ayfer Yediler Antonious Kettrup .
应用生态学报, 2001, (03) :451-454
[6]   土壤、植物样品中多环芳烃(PAHs)分析方法研究 [J].
宋玉芳 ;
区自清 ;
孙铁珩 .
应用生态学报, 1995, (01) :92-96
[7]  
Rhizosphere effects on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dissipation and toxicity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in spiked soil. Joner E J,Johansen A,Cruz M A D,et al.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