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证据”真的存在吗? 对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分类标准的再思考

被引:25
作者
纪格非
机构
[1] 中国政法大学
关键词
直接证据; 间接证据; 主要事实;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5.13 [证据制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我国学界对于间接证据与直接证据的划分标准及概念的表述过于简单化,不利于研究的深入。通过审视直接证据与案件事实联系的"单独性"、"直接性",可以发现"案件事实"的法律性决定了直接证据不可能不经过涵摄或解释的过程而直接与案件事实发生联系,"案件事实"中的主观状态、意思表示要素,也无法被证据"直接"、"单独"地证明。因此,现有的以证据与案件事实的关联方式不同为标准,区分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思路注定是失败的。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区分必须另辟蹊径。
引用
收藏
页码:594 / 606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 [1] 建立判例制度的两个基础性问题——以民事司法的技术为视角
    傅郁林
    [J].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09, (01) : 98 - 106
  • [2] 从归因到归责:客观归责理论研究
    陈兴良
    [J]. 法学研究, 2006, (02) : 70 - 86
  • [3] 罪过形式论[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姜伟, 2008
  • [4] 法律方法阶梯[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郑永流, 2008
  • [5] 证据法学[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孙彩虹, 2008
  • [6] 陪审员的内心世界[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 ) 黑斯蒂 (Hastie, 2006
  • [7] 民事诉讼法[M]. 法律出版社 , (日) 高桥宏志, 2004
  • [8] 证据法学[M]. 法律出版社 , 何家弘, 2004
  • [9] 麦考密克论证据[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美]约翰·W.斯特龙(HohnW.Strong)主编, 2004
  • [10] 法学方法论[M]. 商务印书馆 , (德)卡尔·拉伦茨(KarlLarenz)著,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