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干流河道对流域输沙的调节作用

被引:6
作者
戴仕宝
杨世伦
李鹏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长江; 冲淤; 输沙; 三峡水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33.4 [泥沙的分析与计算];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长江干流和主要支流上测站1956 ̄2004年的输沙量资料,对干流未测区域的来沙进行了估计。根据泥沙平衡(Sedimentbudget)概念,对长江干流河道的冲淤对来水来沙的响应以及对入海泥沙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长江干流屏山至大通河道平均淤积速率为88.58×106t/a,河道淤积占总的来沙量及大通站输沙量比例分别为14%与21%。由于河道淤积,大通站输沙量减少了17.5%。总体来说上游淤积较轻,宜昌至汉口区间淤积严重,汉口至大通区间为微冲。长江干流的河道冲淤与流域总的来沙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但各段河道的冲淤对流域来沙的响应各不一样。上游的冲淤与流域的径流量和来沙量均没有很好的相关性,宜昌—汉口段河道冲淤的变化与宜昌站的来沙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影响汉口—大通间河道的冲淤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流域的来水量,河道的冲淤与大通站径流量的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三峡水库蓄水后整个长江干流的冲淤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三峡水库的蓄水运用有效地减轻了洞庭湖的泥沙淤积,同时也降低了洞庭湖的对长江干流泥沙的调节作用;长江上游干流河道淤积增强,中下游河道出现冲刷,但不同的河段表现不一;中下游河道冲刷量小于预测值,三峡水库的蓄水运用直接导致了长江入海泥沙的减少。
引用
收藏
页码:461 / 47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初期长江中下游河道冲淤响应 [J].
戴仕宝 ;
杨世伦 ;
赵华云 ;
李明 .
泥沙研究, 2005, (05) :35-39
[2]   长江宜昌—武汉河段泥沙年冲淤量对水沙变化的响应 [J].
许炯心 .
地理学报, 2005, (02) :337-348
[3]   长江大通站输沙量时间序列分析研究 [J].
应铭 ;
李九发 ;
万新宁 ;
沈焕庭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5, (01) :83-87
[4]   长江宜昌至汉口河段输沙特性分析 [J].
府仁寿 ;
齐梅兰 ;
方红卫 ;
虞志英 .
水利学报, 2005, (01) :35-41
[5]   长江中游的泥沙淤积问题 [J].
殷鸿福 ;
陈国金 ;
李长安 ;
魏源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 (03) :195-209
[6]   长江水沙变化发展趋势 [J].
府仁寿 ;
虞志英 ;
金镠 ;
方红卫 .
水利学报, 2003, (11) :21-29
[7]   1855年以来黄河泥沙输移系统的泥沙淤积分布分析 [J].
师长兴 .
泥沙研究, 2003, (02) :1-6
[8]   长江中下游河道冲淤与河床自动调整作用分析 [J].
石国钰 ;
许全喜 ;
陈泽方 .
山地学报, 2002, (03) :257-265
[9]   长江上游干流和支流河流泥沙近期变化及其原因 [J].
张信宝 ;
文安邦 .
水利学报, 2002, (04) :56-59
[10]   长江三峡区的坡面土壤流失量和入江泥沙量研究 [J].
杨艳生 ;
史德明 ;
吕喜玺 .
水土保持学报 , 1991, (03) :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