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ADR在中国乡土社会的功能与制度设想——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法社会学和法理学分析

被引:21
作者
刘诚
机构
[1] 福建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福建福州
关键词
ADR; 中国; 乡土; 功能; 制度设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5.1 [诉讼制度];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030609 ;
摘要
本文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 ,将ADR机制置于中国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进行考察 ,指出中国法制要摆脱在乡土社会的尴尬境地 ,提供在乡村中适时对路的法律产品 ,凸显诉讼功能 ,实现法官职能现代化 ,加强法治 ,就必须建立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从而解答了对ADR的部分质疑。文章并对ADR制度的建立提出了几点设想
引用
收藏
页码:54 / 5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功能与变迁:中国乡土社会的法治实践 [J].
田成有 .
学习与探索, 1999, (06) :74-79
[2]   “法律不入之地”的民事调解——一起“依法收贷”案的再分析 [J].
强世功 .
比较法研究, 1998, (03) :47-59
[3]   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秩序结构及其模式选择——兼对当代中国社会秩序结构论点的学术介评 [J].
刘作翔 .
法学评论, 1998, (05) :40-50
[4]   组织重构:乡村现代化的社会基础 [J].
潘伟杰 ;
吴从环 ;
顾保国 .
南京社会科学, 1998, (09) :49-54
[5]   法治进程中的知识转变 [J].
梁治平 .
读书, 1998, (01) :14-20
[6]   社区、市场与国家 [J].
速水佑次郎 ;
刘守英 ;
詹小洪 .
经济研究, 1989, (02) :57-62
[7]  
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研究[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范愉著, 2000
[8]  
民事司法改革研究[M]. 厦门大学出版社 , 齐树洁主编, 2000
[9]  
告别理想[M]. 东方出版中心 , 张乐天著, 1998
[10]  
美国与中国[M]. 商务印书馆 , (美)费正清著,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