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别身份与美国华裔文学研究

被引:3
作者
张卓
机构
[1]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社会性别身份; 美国华裔文学研究; 文学批评; 文化身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I712 [];
学科分类号
050201 ;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美国文学明显是以白人、盎格鲁-撒克逊、新教徒、男性、东部作家为主流,弱势族裔作家常常充当象征性的点缀。这种情况一直到80年代才渐有改观,特别是从性别和族裔的角度对美国文学的重新观照使美国文学与文化的范畴更为宽广。美国主流社会对华裔的种族歧视采取的是一种性别的形式,无论是华裔男性之女性化还是华裔女性之异国情调一直是华裔难以摆脱的刻板形象,从社会性别身份的视角对美国华裔文学的研究和思考也因此具有意义和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138 / 14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虚构的权威.[M].(美)苏珊·S.兰瑟(SusanSniaderLanser)著;黄必康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  
女权主义理论.[M].(美)贝尔·胡克斯著;晓征;平林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3]  
文化研究读本.[M].罗钢;刘象愚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4]  
文化传递与文学形象.[M].乐黛云;张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5]  
社会性别研究选译.[M].王政;杜芳琴主编;.三联书店.1998,
[6]   “义和团”与“傅满洲博士”:二十世纪初西方的“黄祸”恐慌 [J].
周宁 .
书屋, 2003, (04) :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