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型体制模式下的社会组织发展——基于温州个案的研究

被引:24
作者
薛泉
机构
[1] 温州医科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压力型体制; 社会组织; 温州个案; 压力源;
D O I
10.16149/j.cnki.23-1523.2015.04.013
中图分类号
D632.9 [其他];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压力型体制是解释中国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理论工具。为考察压力型体制是否可以作为社会组织发展的驱动模式,进而验证该理论的解释力并对其做出优化,本文选取2011—2013年的温州社会组织改革作为研究个案。在压力型体制框架下,温州社会组织"数量"上的急剧增长,完全是"自上而下"加压驱动的结果。"一把手"是最主要的"压力源";高额的量化指标任务直接由市民政局制定和派发,中间不允许下级职能部门参与讨论;各县(市、区)面对超出自身能力的指标任务,分别采取了六种变通策略(减压阀)来缓解压力。温州的案例表明,压力型体制模式具有较强的解释力,但尚需在压力源、减压机制和压力向度三个方面进一步优化;同时,压力型体制模式存在目标实现的可能性边界,片面的"高压驱动"无法形成社会组织发展的真正动力;最后,减压阀的运行机理也往往导致压力型体制模式的失效。因此,社会管理应当慎用压力型体制。研究的局限在于,个案方法可能以偏概全,结论的推广有一定的限度。
引用
收藏
页码:131 / 142+160 +160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压力型体制:一个概念的简明史 [J].
杨雪冬 .
社会科学, 2012, (11) :4-12
[2]   社会管理慎用压力型体制 [J].
杨雪冬 .
决策, 2011, (10) :19-19
[3]   地方政府要告别压力型体制 [J].
熊易寒 .
社会观察, 2010, (09) :40-41
[4]   变“零和博弈”为“双赢机制”——如何改变压力型体制 [J].
荣敬本 .
人民论坛, 2009, (02) :28-29
[5]   压力型体制浅论 [J].
杜珊珊 ;
赵守飞 .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 (21) :324-324
[6]   论非营利组织的和谐发展 [J].
林志刚 ;
胡佳 .
前沿, 2006, (05) :212-215
[7]   “压力型体制”与中国的政治发展 [J].
唐海华 .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06, (01) :22-28
[8]   中国NGO的发展分析 [J].
王名 ;
贾西津 .
管理世界, 2002, (08) :30-43+154
[9]  
乡土中国[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费孝通, 2013
[10]  
乡土中国[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费孝通,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