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建构理论的两大流派及其研究新进展

被引:5
作者
曹海琴 [1 ]
于春洋 [2 ]
机构
[1] 国家行政学院法学教研部
[2] 内蒙古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国家建构; 国家建构理论; 查尔斯·蒂利; 弗朗西斯·福山; 国际组织;
D O I
10.13549/j.cnki.cn11-3959/d.2016.03.010
中图分类号
D03 [国家理论];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1 ;
摘要
随着当代西方比较政治学理论范式由"行为主义革命"向"国家中心主义"转换,国家建构问题成为西方政治学领域的核心议题之一。回顾当代西方政治思想史,国家建构理论的发展经历两个阶段,形成两大流派。前者是在20世纪70年代开启的以"国家与战争"为核心议题、基于国家与社会关系考察而形成的内源型国家建构理论,后者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针对"失败国家"重建和"脆弱国家"能力建设而形成的外源型国家建构理论。近年来,伴随国际组织介入国家建构实践,国家建构理论也随之进入由"外源"向"内源"回归与拓展的"回归内源型"发展阶段,该理论强调国家自主性与国家建构的技术性,并和国家发展遇到的现实问题联系紧密。
引用
收藏
页码:54 / 59+81 +8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国家构建理论:范式转移与模式构建 [J].
曹海军 .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3, (01) :29-32
[2]  
集体暴力的政治[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美) 蒂利 (Tilly, 2006
[3]  
新兴国家的政治发展[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美)霍华德·威亚尔达(HowardJ.Wiarda)著, 2005
[4]  
民族—国家与暴力[M]. 三联书店 , (英)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Giddens)著, 1998
[5]  
政治学手册精选[M]. 商务印书馆 , (美)格林斯坦(FredI.Greenstein), 1996
[6]   DEMOCRACY AND THE QUALITY OF THE STATE [J].
Fukuyama, Francis .
JOURNAL OF DEMOCRACY, 2013, 24 (04) :5-16
[7]   Stateness first [J].
Fukuyama, F .
JOURNAL OF DEMOCRACY, 2005, 16 (01) :84-88
[8]   The imperative of state-building [J].
Fukuyama, F .
JOURNAL OF DEMOCRACY, 2004, 15 (02) :17-31
[9]  
State- Building , Governance and World Order in the 21st Century .2 Francis Fukuyam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