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气至病所”及“针至病所”理论对头针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意义

被引:4
作者
刘春刚 [1 ]
康千红 [2 ]
机构
[1] 天津中医药大学
[2]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关键词
气至病所; 针至病所; 头针; 中风; 偏瘫;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46.1 [内科];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分析"气至病所"及"针至病所"两种理论,使头针治疗中风偏瘫的依据得以充实。结合文献和临床观察总结,发现单纯运用"气至病所"或"针至病所"理论,对如何通过针刺得气来改善病症进行解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将双方的优点彼此结合,取长补短,可以弥补单一理论的缺失。
引用
收藏
页码:44 / 45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针灸治疗中风病的文献研究.[D].李长君.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7, 04
[2]  
腹针对得气的启示与思考.[J].王永洲;.中国针灸.2011, 02
[3]   针至病所与气至病所的相关性研究 [J].
许荣正 ;
王美萍 .
中华中医药学刊 , 2009, (03) :627-630
[4]   气至而有效的现代医学机理分析 [J].
曾晓聆 ;
周然宓 .
光明中医, 2008, (10) :1554-1555
[5]   头针治疗脑出血的文献依据和临床疗效及机理研究概况 [J].
郑国庆 ;
王艳 ;
王小同 .
针刺研究, 2006, (03) :18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