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作物对低磷胁迫的适应机理研究

被引:67
作者
沈宏
施卫明
王校常
曹志洪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江苏南京
关键词
作物; 低磷胁迫; 适应机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5.8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溶液培养和砂培试验研究表明 ,低磷条件下 ,作物主要通过减小根半径、提高根冠比、增加根系比表面积、提高体内有机酸总量及酸性磷酸酶活性等来实现对低磷胁迫的适应。不同作物对低磷胁迫的适应能力不同。不同作物根分泌物对难溶性磷的活化量及作物对难溶性磷的吸收量为象草 >肥田萝卜 >猪屎豆。难溶性磷对作物有效性大小为铝磷 >铁磷 >磷矿粉。难溶性磷的有效性越低 ,作物的根冠比越大 ,养分从作物根部转移到地上部的比例越小。缺磷胁迫明显诱导作物体内有机酸总量的增加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上升。作物不同部位有机酸总量与酸性磷酸酶活性大小为叶片 >茎部 >根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72 / 177+210 +21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 条
  • [1] 小麦不同磷效率基因型的子母盆栽试验
    刘国栋
    李振声
    李继云
    [J]. 作物学报, 1998, (01) : 78 - 83
  • [2] 中国磷矿的农业利用[M].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李庆逵等著, 1992
  • [3] Phosphorus efficiency of plants[J] . Plant and Soil . 1991 (2)
  • [4] The acquisition of phosphorus by Lupinus albus L[J] . W. K. Gardner,D. A. Barber,D. G. Parbery.Plant and Soil . 198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