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秭归盆地下侏罗统香溪组新层型剖面研究

被引:17
作者
陈辉明
孟繁松
张振来
机构
[1]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层古生物研究中心
[2]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层古生物研究中心 湖北宜昌
关键词
早侏罗世; 新型剖面; 植物组合; 沉积环境; 湖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4.52 [侏罗纪(系)];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秭归盆地香溪组是著名的华南下侏罗统典型岩石地层单位之一 ,但随着三峡大坝的建成及库区水位的提高 ,其层型地点和选型剖面都将被淹没 ,因而推荐位于库区警戒水位之上的泄滩罗家沟剖面为香溪组替代新层型剖面。通过对该剖面的详细研究 ,提出下侏罗统香溪组的底界应划在厚 1.5— 2 0 m的砾岩或灰白色石英砂岩之底 ,与上三叠统和下侏罗统的界线基本一致 ,并证实秭归盆地两统之间既存在假整合接触 ,也有连续沉积现象。罗家沟剖面的植物化石可分为下部 Coniopteris- Czekanowskia组合和上部 Coniopteris- Ptilophyllum组合 ;从沉积环境分析 ,香溪组具有明显的韵律性 ,可识别出 4个沉积旋回。
引用
收藏
页码:187 / 192+234 +23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长江中下游早侏罗世植物化石垂直分异及其意义 [J].
黄其胜 .
地质论评, 1988, (03) :193-202+293
[2]  
冀北辽西早、中侏罗世植物古生态学及聚煤环境[M]. 地质出版社 , 米家榕等著, 1996
[3]  
中国地质时期植物群[M]. 广东科技出版社 , 李星学主编, 1995
[4]  
碎屑岩沉积相和沉积环境[M]. 地质出版社 , 孙永传, 1986
[5]  
岩相古地理基础和工作方法[M]. 地质出版社 , 刘宝, 1985
[6]  
沉积构造与环境解释[M]. 科学出版社 , 沉积构造与环境解释编著组 编著, 1984
[7]  
西南地区碳酸盐生物地层[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著, 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