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岸带植物生态水文效应研究述评

被引:14
作者
王帅
赵聚国
叶碎高
机构
[1]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水土保持研究所
关键词
河岸带; 植物; 生态水文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43.9 [改造自然对水文的影响];
学科分类号
081501 ;
摘要
河岸带生态系统在人类强烈干扰下退化严重,是河道治理的主要对象,随着河道治理理论的发展,近自然植物措施将逐渐代替传统工程措施。综述了河岸带植物的形态和生理生态水文效应,形态水文效应主要表现为阻流、导流和截流三个方面。生理生态方面,分析了河岸带植物吸水、含水和蒸腾耗水等环节的特点。认为还需要对不同种类植物的水文效应机理进行全面认识,才能对多种植物组合起来的不同植物群落在大尺度上对水文过程的影响有整体把握,并需要考虑河道自身形态特点,提出河岸带生态系统的重建和恢复是河道治理的关键。
引用
收藏
页码:5 / 7+35 +3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河道生态护坡技术的水土保持效益研究 [J].
陈小华 ;
李小平 ;
张利权 .
水土保持学报, 2007, (02) :32-35
[2]   水利生态修复工程中的拟自然理念 [J].
董建伟 ;
白国庆 .
中国水利, 2007, (04) :32-33+36
[3]   浅论植物措施在河道整治中的应用 [J].
应聪慧 ;
韩玉玲 .
浙江水利科技, 2005, (05) :49-50+53
[4]   边坡治理中植物护坡的选择与验收指标 [J].
许晓东 .
人民珠江, 2004, (04) :46-47+56
[5]   河道的生态治理——北京转河生态化改造 [J].
朱晨东 .
北京规划建设, 2003, (05) :61-62
[6]   河岸植被特征及其在生态系统和景观中的作用 [J].
陈吉泉 .
应用生态学报, 1996, (04) :439-448
[7]  
Rainfall interception loss by pebble mulch in the semiarid region of China[J] . Li Xiaoyan,Gong Jiadong,Gao Qianzhao,Wei Xinghu.Journal of Hydrology . 2000 (3)
[8]  
Runoff generation and re-distribution in logged eucalyptus forests, south-eastern Australia[J] . Jacky Croke,Peter Hairsine,Peter Fogarty.Journal of Hydrology . 1999 (1)
[9]   Hydrodynamic behavior of partly vegetated open channels [J].
Naot, D ;
Nezu, I ;
Nakagawa, H .
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ASCE, 1996, 122 (11) :625-633
[10]   PREDICTING INFLUENCE OF BANK VEGETATION ON CHANNEL CAPACITY [J].
MASTERMAN, R ;
THORNE, CR .
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ASCE, 1992, 118 (07) :1052-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