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判依据”与“裁判理由”的法理之辨及其实践样态——以裁判效力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27
作者
刘树德
机构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裁判依据; 裁判理由; 宪法条款; 指导性案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6.2 [法院];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无论是学界有关裁判文书说理的论述,还是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相关司法解释文件,均存在混用"裁判依据"与"裁判理由"范畴的现象。本文立足法律论证和法律推理的视角,专门对"裁判依据"与"裁判理由"范畴的各自内涵及相互关系进行法理辨析,进而对裁判文书中宪法条款和指导性案例的实践效力即法律定位加以延伸思考。
引用
收藏
页码:123 / 138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42 条
[1]  
关于参照指导性案例的几个问题.[N].胡云腾;.人民法院报.2018,
[2]  
中国司法的经验与智慧.[M].孙光宁.中国法制出版社.2018,
[3]  
法的现象与观念.[M].孙笑侠.光明日报出版社.2018,
[4]  
刑事证据法.[M].陈瑞华.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5]  
法律方法论.[M].恩斯特·A.克莱默.法律出版社.2018,
[6]  
中国宪法司法适用之实证研究.[M].余军.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7,
[7]  
法理论有什么用.[M].马蒂亚斯·耶施泰特.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7,
[8]  
法律解释学导论.[M].王利明.法律出版社.2017,
[9]  
法学方法论.[M].舒国滢;王夏昊;雷磊.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7,
[10]  
刑事疑案适用法律方法研究.[M].任彦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