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皮抑素对胃癌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10
作者
张国锋
王元和
张明敖
王强
罗芸葆
韩策然
陆友国
饶应阳
机构
[1]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普外科
[2] 上海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普外科
关键词
胃肿瘤; 肿瘤转移; 新生血管化,病理性; 内皮抑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35.2 [胃肿瘤];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 研究内皮抑素对胃癌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 ,并探讨其对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建立人胃腺癌裸鼠原位种植转移模型。将 72只荷瘤裸鼠随机分成 4组 ,对照组 3 6只 ,治疗各组每组 12只。种植后第 1周开始皮下注射内皮抑素 ,隔天 1次 ,剂量为 0mg/kg(对照组 )、2 5mg/kg、10 0mg/kg、2 0 0mg/kg(治疗组 ) ,共用 7周。种植后第 8周处死动物 ,测量原位肿瘤体积、抑瘤率、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肿瘤细胞凋亡指数 (AI) ,观察肿瘤细胞腹膜、肝、其他脏器转移及腹水情况。结果 内皮抑素剂量为 0mg/kg、2 5mg/kg、10 0mg/kg、2 0 0mg/kg时 ,原位肿瘤体积分别为 ( 15 83±5 76)mm3、( 5 91± 3 84 )mm3、( 65 7± 4 3 1)mm3、( 1 89± 1 0 2 )mm3;抑瘤率分别为 0、62 7%、95 8%、99 9% ;MVD分别为 ( 13 70± 3 90 )、( 5 73± 2 3 6)、( 2 17± 1 2 8)、( 0 66± 0 2 5 ) ;AI分别为 ( 3 91±2 5 8) %、( 6 76± 5 0 3 ) %、( 18 92± 6 75 ) %、( 2 8 5 7± 10 3 4 ) % ;腹膜转移率分别为 87 1%、5 4 5 %、16 7%、0 ;肝转移率分别为 83 9%、2 7 3 %、8 3 %、0。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 ,组间胃癌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t=3 1 77,P <0 0 5 ) ,且抑制作用与内皮抑素
引用
收藏
页码:62 / 64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研究进展 [J].
张国锋 .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 2001, (05) :351-354
[2]  
消化道肿瘤的抗血管生成治疗[J]. 张国锋,王元和,王强.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