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株型改良的增产效用

被引:16
作者
高士杰
机构
[1] 吉林省农科院作物所
关键词
作物;株型;人工环境;消光系数;叶面积指数;经济系数;
D O 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9.02.006
中图分类号
S314 [作物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作物株型改良是为了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它的增产作用在于增强抗倒伏能力,增加密度,提高经济系数;降低消光系数,增加叶面积指数;改善群体生态环境,提高光能利用率。今后株型改良除注意形态与机能兼顾外,还应注重茎粗的增加和穗、茎、鞘光合能力的增强。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25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对我国夏玉米亩产900~1000公斤高产品种选育目标的探讨 [J].
李登海 .
作物杂志 , 1994, (01) :1-2
[2]   不同株型粳稻品种的冠层特征和物质生产关系的研究 [J].
陈温福 ;
徐正进 ;
张龙步 ;
杨守仁 .
中国水稻科学, 1991, (02) :67-71
[3]   高粱杂交种株型研究 [J].
李公德 ;
陈淑荣 .
吉林农业科学, 1981, (01) :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