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村性的乡村可持续发展探究——以碧山乡建计划为例

被引:5
作者
李乐
机构
[1]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关键词
乡村建设; 乡村旅游; 乡村性; 碧山计划; 可持续发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2.29 [农村乡镇规划];
学科分类号
083302 ;
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还有近年来逐渐重视的城乡统筹发展,乡村的发展模式成为了热门话题。然而,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和缺乏相关长远乡村建设规划计划,使得不少乡村的发展忽视了乡村的本质意象,也就是乡村性的重视。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眼光与策略,成为了乡村建设与发展前的一道阻碍。本文以碧山村的发展模式为例,通过对碧山计划的发展模式的成果与问题的探究,以期能够对于未来的乡村建设与发展提供一些思考与借鉴。
引用
收藏
页码:107 / 11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民艺与现代艺术的交织传播——从碧山共同体计划出发 [J].
蔡世青 .
新闻世界, 2015, (10) :180-182
[2]   从“碧山计划”窥探我国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现状 [J].
尚莹莹 .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5, (08) :10-13
[3]  
“文化+艺术+技艺”乡建 碧山计划对乡土遗产保护的启示[J]. 邹怡情. 世界遗产. 2015(08)
[4]   古民居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以皖南古村落宏村、西递、碧山为例 [J].
王乃琴 .
艺术科技, 2015, 28 (04) :290-290
[5]  
碧山乌托邦:用艺术拯救断裂的乡村[J]. 江寒秋. 齐鲁周刊. 2015(11)
[6]   碧山共同体:乌托邦实践的可能 [J].
欧宁 .
新建筑, 2015, (01) :17-22
[7]   停不下的碧山 [J].
刘园 .
中华手工, 2013, (01) :56-58
[8]  
碧山计划[J]. 周静. 缤纷. 2012(12)
[9]  
乡村旅游的本质回归:乡村性的认知与保护[J]. 尤海涛,马波,陈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09)
[10]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综述 [J].
郭焕成 ;
韩非 .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 (12) :1597-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