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穆朗玛峰东绒布冰川厚度测量与地形特征分析

被引:17
作者
张通 [1 ,2 ]
效存德 [1 ,3 ]
秦翔 [1 ]
侯典炯 [1 ]
丁明虎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3]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气候系统研究所
关键词
珠穆朗玛峰; 东绒布冰川; 地形特征; 冰厚度; 冰川槽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43.6 [冰川];
学科分类号
070501 ;
摘要
冰川地形特征的研究是构建冰川流动模型的基础.根据探地雷达获取的冰川厚度数据(2009年)和1∶5万地形图(1974年),得到沿珠穆朗玛峰东绒布冰川主流线的冰厚度分布以及5条冰川槽谷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沿东绒布冰川主流线的平均表面坡度约为0.08,平均厚度约为190m,最大厚度约为320m(海拔6 300m);在1974—2009年间沿冰川主流线冰厚度平均减薄约30m;东绒布冰川表碛覆盖区与白冰区尚未分离,目前很可能是一条停滞冰川,冰川末端位于海拔5 540m附近(下游方向);东绒布冰川槽谷形态接近于V型,而不是U型(b指数变化范围约为0.7~1.3).
引用
收藏
页码:1059 / 106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山地冰川流动模型探讨 [J].
刘春光 ;
阿布都热西提 ;
刘时银 .
冰川冻土, 2012, (04) :821-827
[2]   基于分形的冰塔林形态模拟初探 [J].
张通 ;
效存德 .
冰川冻土, 2012, (01) :49-55
[3]   Monitoring Glacier and Supra-glacier Lakes from Space in Mt. Qomolangma Region of the Himalayas on the Tibetan Plateau in China [J].
Alfred Stein .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2009, 6 (03) :211-220
[4]   珠穆朗玛峰地区近34年来气候变化 [J].
杨续超 ;
张镱锂 ;
张玮 ;
阎宇平 ;
王兆锋 ;
丁明军 ;
除多 .
地理学报, 2006, (07) :687-696
[5]   天山1号冰川厚度和冰下地形探测与冰储量分析 [J].
孙波 ;
何茂兵 ;
张鹏 ;
焦克勤 ;
温家洪 ;
李院生 .
极地研究, 2003, (01) :35-44
[6]   冰川槽谷横剖面形态特征探析 [J].
李英奎 ;
刘耕年 .
冰川冻土, 2000, (02) :171-177
[7]   我国冰川温度研究40年 [J].
黄茂桓 .
冰川冻土, 1999, (03) :193-199+207
[8]   冰川槽谷横剖面形态特征的古环境标志再探讨 [J].
李英奎 ;
刘耕年 ;
崔之久 .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1999, (02) :163-170
[9]   气候变暖使珠穆朗玛峰地区冰川处于退缩状态 [J].
任贾文 ;
秦大河 ;
井哲帆 .
冰川冻土, 1998, (02) :88-89
[10]  
Diagnostic and prognostic simulations with a full Stokes model accounting for superimposed ice of Midtre Lovénbreen, Svalbard[J] . Zwinger T.,Moore J. C..The Cryosphere . 2009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