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间目标选择看通货膨胀目标制在当前中国的可行性

被引:8
作者
张晶
刘雪静
机构
[1] 山东财政学院金融学院
关键词
中间目标; 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目标制;
D O I
10.19795/j.cnki.cn11-1166/f.2011.09.006
中图分类号
F82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020101 ; 020203 ; 020204 ;
摘要
本文从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择入手,对传统中间目标在中国的适用性以及摒弃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新框架——通货膨胀目标制在中国实施的现实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指出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引入通货膨胀目标制可以对我国货币政策的现行不足进行修正和完善,进而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平稳和健康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39 / 4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新中国60年国家财政收支变化 [J].
赵云旗 .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09, 16 (05) :85-95+250
[2]   当前通货膨胀治理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J].
刘伟 ;
蔡志洲 .
中国流通经济, 2008, (08) :41-44
[3]   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适应性研究 [J].
李春琦 ;
王文龙 .
财经研究, 2007, (02) :47-57
[4]   货币供应量已不宜作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J].
夏斌 ;
廖强 .
经济研究, 2001, (08) :33-43
[5]  
通货膨胀目标制[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牛筱颖, 2007
[6]  
通货膨胀目标制研究[M]. 中国金融出版社 , 曹华, 2006
[7]   Openness and the effects of monetary policy [J].
Karras, G .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 1999, 18 (01) :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