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蚀型红壤植被恢复后土壤养分含量与物理性质的变化

被引:41
作者
姜培坤
周国模
钱新标
机构
[1] 浙江林学院
[2] 浙江林学院 浙江临安
[3] 浙江临安
关键词
侵蚀型红壤; 植被恢复; 土壤养分; 土壤物理性质;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04.01.003
中图分类号
S714.8 [森林土壤肥力、土壤肥料];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为了解侵蚀型红壤植被恢复后土壤养分含量与物理性质的变化状况,采集了植被恢复17年和9年的两个定位试验点土壤样品。分析结果表明:侵蚀型红壤植被恢复后土壤养分含量明显增加。恢复17年的木荷、杉木林0~0.2m土层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3.92倍、2.96倍、5.80倍和3.52倍,土壤有效养分中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加幅度最大。植被恢复后土壤物理性质得到极大改善,表现在土壤容量明显降低,土壤总孔度、通气孔度增加和大于1mm大团聚体与大于0.25mm水稳性团聚体总量的增加。总的来看,恢复17年的木荷和恢复9年的黑麦草两处理,土壤物理性质改善最为明显,此两处理0~0.2m表层土壤容量比对照区降低了27.9%和20.41%,大于0.25mm水稳性团聚体总量分别比对照区增加了31.09%和29.96%,土壤总孔度和通气孔度分别是对照区的1.34倍、1.25倍、2.59倍和2.14倍。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14+30 +3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侵蚀型红壤植被恢复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演变 [J].
姜培坤 ;
周国模 .
水土保持学报, 2003, (01) :112-114+127
[2]   商品林地土壤物理性质演变与抗蚀性能的评价 [J].
姜培坤 ;
俞益武 ;
徐秋芳 .
水土保持学报, 2002, (01) :112-115
[3]   亚热带低丘区退化红壤肥力质量恢复性能的研究 [J].
章明奎 ;
徐建民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2, (01) :67-71
[4]  
我国中亚热带缓丘区红粘土红壤肥力的演化 Ⅰ.物理学肥力的演化[J]. 孙波,张桃林,赵其国.土壤学报. 1999(01)
[5]   我国红壤的退化问题 [J].
赵其国 .
土壤, 1995, (06) :281-285
[6]   不同利用方式下红壤结构的形成 [J].
姚贤良 ;
许绣云 ;
于德芬 .
土壤学报, 1990, (01) :25-33
[7]  
土壤学[M]. 农业出版社 , 西南农业大学主编, 1999
[8]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 鲁如坤主编,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