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生代华北岩石圈地幔高度化学不均一性与大陆岩石圈转型

被引:26
作者
周新华
张宏福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岩石圈地幔; 地幔转型; 中新生代; 化学不均一性; 中国东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5 [];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对当前我国固体地球科学热点之一的中国东部中生代大陆岩石圈地幔巨厚减薄的机制及地球动力学背景研究中所涉及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和综述.基于华北地区系统的中生代深源岩类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着重论述了该区晚中生代岩石圈地幔的高度化学不均一性的表现及其成因分析,进而强调了其可能的大地构造含义.其中,特别对华北南部晚中生代深源岩类地幔源区地球化学特征的空间规律变异给予了详尽的讨论,指出扬子板片的深俯冲作用及其导致的流体熔体交代是其主要的成因机制.建议以岩石圈地幔转型一词来描述中国东部大陆岩石圈地幔发生在中新生代的这一组成结构的剧烈变化,并指出这一过程是由2次独立的事件所组成,它们是中生代全球深部事件在中国东部不同形式的响应.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大陆深俯冲后效作用的地球化学记录——华北中生代岩石圈地幔源区特征变异的讨论 [J].
周新华 ;
张宏福 ;
英基丰 ;
陈立辉 .
岩石学报, 2005, (04) :1255-1263
[2]   华北东南部中生代岩石圈地幔性质、组成、富集过程及其形成机理 [J].
张宏福 ;
周新华 ;
范蔚茗 ;
孙敏 ;
郭锋 ;
英基丰 ;
汤艳杰 ;
张瑾 ;
牛利锋 .
岩石学报, 2005, (04) :1271-1280
[3]   大别-苏鲁地区晚中生代镁铁质岩地球化学对造山带岩石圈地幔性质的约束 [J].
郭锋 ;
范蔚茗 ;
王岳军 ;
李超文 ;
李晓勇 ;
张宏福 .
岩石学报, 2005, (04) :1265-1270
[4]   华北岩石圈减薄的时空不均一特征 [J].
徐义刚 .
高校地质学报, 2004, (03) :324-331
[5]   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J].
吴福元 ;
葛文春 ;
孙德有 ;
郭春丽 .
地学前缘, 2003, (03) :51-60
[6]   中国东部显生宙地幔演化的主要样式 :“蘑菇云”模型 [J].
路凤香 ;
郑建平 ;
李伍平 ;
陈美华 ;
成中梅 .
地学前缘, 2000, (01) :97-107
[7]  
中国东部地幔置换作用与中新生代岩石圈减薄[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郑建平著, 1999
[8]  
Petrogenesis of the Mesozoic intrusive complexes from the southern Taihang Orogen, North China Craton: elemental and Sr–Nd–Pb isotopic constraints[J] . B. Chen,B. M. Jahn,Y. Arakawa,M. G. Zhai.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 2004 (4)
[9]  
Crust-mantle interaction during the tectono-thermal reactivatio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constraints from SHRIMP zircon U–Pb chronology and geochemistry of Mesozoic plutons from western Shandong[J] . Yi Gang Xu,Xiao-Long Huang,Jin-Long Ma,Yan-Bin Wang,Yoshiyuki Iizuka,Ji-Feng Xu,Qiang Wang,Xiang-Yang Wu.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 2004 (6)
[10]  
Time range of Mesozoic tectonic regime inversion in eastern North China Block[J] . Mingguo Zhai,Rixiang Zhu,Jianming Liu,Qingren Meng,Quanlin Hou,Shengbiao Hu,Wei Liu,Zhong Li,Hongfu Zhang,Huafeng Zhang.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 Earth Sciences . 200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