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 条
东天山镜儿泉铜镍矿床成矿预测及EH4地球物理测量依据
被引:30
作者:
沈远超
[1
]
申萍
[1
]
刘铁兵
[1
]
李光明
[1
]
邹为雷
[2
]
万克初
[3
]
吴艳生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 国土资源部航空遥感中心
[3] 新疆汇友集团
来源:
关键词:
铜镍硫化物矿床;
成矿预测;
EH4连续电导率测量;
镜儿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6 [稀有金属和少量金属];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镜儿泉铜镍矿床产于东天山黄山—镜儿泉铜镍成矿带东部,是典型的岩浆熔离型铜镍硫化物矿床。岩体地质研究表明,基性-超基性葫芦岩体是一复式岩体,东部辉石岩相形成的小环切穿西部辉石岩相形成的大环,两环相交呈葫芦状。矿床形成受岩体控制,矿体呈似层状赋存于复式岩体西部辉石岩相的底部。EH4连续电导率成像仪测量结果清晰地反映了岩体的基本形态,识别了岩体的不同岩相:①超基性岩(1~300Ωm)在南北剖面呈不对称的盆状,东西剖面呈东浅西深相交的盆状,含矿辉石岩相(130~300Ωm)呈盆状分布于橄榄岩相(1~130Ωm)外围;②中基性岩(500~1000Ωm)包括辉长岩相和闪长岩相呈漏斗状分布于辉石岩相外围,漏斗状形态预示岩浆上升通道可能在矿区西南部。在此基础上,预测葫芦岩体地下250~450m区段是最有希望的成矿区段。
引用
收藏
页码:62 / 67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