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宿地区新元古代辉绿岩床的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22
作者
潘国强
孔庆友
吴俊奇
刘家润
张庆龙
曾家湖
刘道忠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江苏南京
关键词
辉绿岩床; 地球化学; 新元古代; 徐宿地区;
D O I
10.16108/j.issn1006-7493.2000.01.007
中图分类号
P588.124 [];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同位素测年数据显示 ,徐宿地区的辉绿岩床是震旦纪早期和震旦纪晚期两次侵入的产物。岩床多呈板状或楔状 ,为超浅成—浅成侵入体 ,其化学成分以高SiO2 、CaO和低Al2 O3、MgO及(K2 O +Na2 O)为特征 ,属大陆拉斑玄武岩系列。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富集型 ,但稀土元素分馏并不强烈。Rb、K、La等不相容元素富集 ,而Nb、Sr亏损明显。δ18O值在 6 6 3‰~ 9 93‰之间 ,多数 >8‰。研究表明 ,该区基性岩浆来源于过渡型地幔 ,主要通过部分熔融方式形成 ,在岩浆上侵过程中遭到陆壳或花岗质岩石的混染。
引用
收藏
页码:53 / 6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四川攀西裂谷带峨眉玄武岩的岩石学及其成因研究 [J].
李昌年 .
地球科学, 1986, (06) :577-584
[2]  
火成岩微量元素岩石学[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李昌年编著, 1992
[3]  
简明地球化学手册[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简明地球化学手册》编译组 编译, 1977
[4]  
Rift-zone magmatism: Petrology of basaltic rocks transitional from CFB to MORB, southeastern Brazil margin[J] . R. V. Fodor,S. K. Vetter.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 1984 (4)
[5]  
1∶5万徐州市等幅联测区调报告 .2 江苏省地质矿产厅第五大队. .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