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2个燕山期花岗岩的源区特征及成因:元素及Nd-Sr同位素研究

被引:42
作者
凌洪飞 [1 ]
沈渭洲 [1 ]
孙涛 [1 ]
蒋少涌 [1 ]
姜耀辉 [1 ]
倪培 [1 ]
高剑峰 [1 ]
黄国龙 [2 ]
叶海敏 [1 ]
谭正中 [2 ]
机构
[1]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
[2] 核工业研究所
关键词
铝饱和指数; Sr-Nd 同位素; 构造伸展; 燕山期花岗岩; 广东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21 []; P597.3 [];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070902 ;
摘要
根据主要元素组成,将所研究的22个广东省燕山期花岗岩分为强过铝花岗岩和弱过铝花岗岩两类,后者又区分出分异和未分异两种。它们总体具有较为相似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组成,即都是以大离子元素明显富集、Ba,Sr,Nb,Ta,P与 Ti 呈负异常、Eu 亏损为特征,但分异弱过铝花岗岩(包括禾洞、大埔、荷泗、白浆岩体)的 Ba、Ti 呈负异常和 Eu 亏损更为明显。强过铝和弱过铝花岗岩的 Nd 同位素组成区别明显:象头山等6个强过铝花岗岩体具有低的εNd(t)值(-13.4~-10.0,平均为-12.1)和较老的 Nd 模式年龄(1.76~2.08Ga,平均为1.96Ga),是由成熟度较高的陆壳部分熔融形成;在弱过铝花岗岩中,石背岩体以及禾洞和大埔两个分异岩体具有高的εNd(t)值(-3.6~-4.9,平均为-4.4)和年轻的 Nd 模式年龄(1.23 ~1.34Ga,平均为1.3Ga),反映其源区存在一定数量的地幔物质;佛冈等其余12个弱过铝花岗岩体(包括荷泗、白浆2个分异花岗岩)的εNd(t)值(-12.3~-8.1,平均为-9.7)和 Nd 模式年龄(1.56~1.94Ga,平均为1.74Ga)都介于上述两类花岗岩之间,但相对较接近于强过铝花岗岩,主要是由成熟度不同程度地低于强过铝花岗岩源区的陆壳变质岩部分熔融形成。广东省燕山期花岗岩主要是在伸展构造及玄武岩底侵条件下,由以沉积变质岩为主的中下陆壳部分熔融形成。
引用
收藏
页码:2687 / 2703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Weizhou Shen,Hongfei Ling,Wuxian Li,Dezi Wang.Crust evolution in Southeast China: evidence from Nd model ages of granitoids[J].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 Earth Sciences,2000(1)
[2]  
F. Finger,M. P. Roberts,B. Haunschmid,A. Schermaier,H. P. Steyrer.Variscan granitoids of central Europe: their typology, potential sources and tectonothermal relations[J].Mineralogy and Petrology,19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