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全球气候变暖条件下沈阳若干气候特征的变化
被引:24
作者
:
周小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周小珊
陈力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陈力强
李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李辑
杨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杨森
不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不详
机构
:
[1]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2]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辽宁沈阳
[3]
辽宁沈阳
来源
:
高原气象
|
2005年
/ 05期
关键词
:
气候特征变化;
农事活动;
全球气候变暖;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
0706 ;
070601 ;
摘要
:
沈阳地处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带,在近百年中,沈阳冬季气温升高约1.7℃。沈阳气温升高引起了当地多种与农事活动有关的气候现象变化:农耕期近50年增加6日左右,作物主要营养生长期冷害减少,但夏季低温变化不大;初霜日期自1980年代起总体明显推迟,终霜日期提前;冬暖使得蔬菜大棚生产规模扩大;同时,春季第一场透雨日期推后,1980年代后春旱的次数明显增多,但大涝年减少。另外,对农田水分蒸发影响很大的春季大风日数明显减少。对农业生产而言,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沈阳地区的这些气象要素变化似乎是利大于弊。
引用
收藏
页码:823 / 82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气候变化的事实、影响及对策
[J].
秦大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秦大河
.
学会,
2002,
(10)
:35
-37
[2]
中国1951—1997年气候变化趋势的季节特征
[J].
陈文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民航天津管理局气象台,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全球变化东亚研究中心天津,甘肃兰州,北京
陈文海
;
柳艳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民航天津管理局气象台,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全球变化东亚研究中心天津,甘肃兰州,北京
柳艳香
;
马柱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民航天津管理局气象台,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全球变化东亚研究中心天津,甘肃兰州,北京
马柱国
.
高原气象,
2002,
(03)
:251
-257
[3]
全球气候变化的新认识——IPCC第三次气候变化评价报告概览
[J].
孙成权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
孙成权
;
高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
高峰
;
曲建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
曲建升
.
自然杂志,
2002,
(02)
:114
-122
[4]
华北地区夏季水资源特征分析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Ⅱ):华北地区夏季水量丰、枯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J].
范广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范广洲
;
吕世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吕世华
;
程国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程国栋
;
不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2,
(01)
:45
-51
[5]
西北地区中、东部降水趋势的初步研究
[J].
谢金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甘肃省气象局
谢金南
;
周嘉陵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甘肃省气象局
周嘉陵
.
高原气象,
2001,
(04)
:362
-367
[6]
历史上气候变化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初探
[J].
汤懋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省兰州市
汤懋苍
;
汤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省兰州市
汤池
;
不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省兰州市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0,
(02)
:159
-165
[7]
IPCC第二次气候变化科学评估报告的主要科学成果和问题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丁一汇
.
地球科学进展,
1997,
(02)
:49
-54
[8]
气候变化对东北区粮食产量的影响及其适应性对策
[J].
马树庆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吉林省气象研究所
马树庆
.
气象学报,
1996,
(04)
:484
-492
[9]
辽宁农业气象实用手册[M]. 辽宁人民出版社 , 辽宁省气象局 编, 1981
←
1
→
共 9 条
[1]
气候变化的事实、影响及对策
[J].
秦大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秦大河
.
学会,
2002,
(10)
:35
-37
[2]
中国1951—1997年气候变化趋势的季节特征
[J].
陈文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民航天津管理局气象台,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全球变化东亚研究中心天津,甘肃兰州,北京
陈文海
;
柳艳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民航天津管理局气象台,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全球变化东亚研究中心天津,甘肃兰州,北京
柳艳香
;
马柱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民航天津管理局气象台,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全球变化东亚研究中心天津,甘肃兰州,北京
马柱国
.
高原气象,
2002,
(03)
:251
-257
[3]
全球气候变化的新认识——IPCC第三次气候变化评价报告概览
[J].
孙成权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
孙成权
;
高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
高峰
;
曲建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
曲建升
.
自然杂志,
2002,
(02)
:114
-122
[4]
华北地区夏季水资源特征分析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Ⅱ):华北地区夏季水量丰、枯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J].
范广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范广洲
;
吕世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吕世华
;
程国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程国栋
;
不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2,
(01)
:45
-51
[5]
西北地区中、东部降水趋势的初步研究
[J].
谢金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甘肃省气象局
谢金南
;
周嘉陵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甘肃省气象局
周嘉陵
.
高原气象,
2001,
(04)
:362
-367
[6]
历史上气候变化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初探
[J].
汤懋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省兰州市
汤懋苍
;
汤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省兰州市
汤池
;
不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省兰州市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0,
(02)
:159
-165
[7]
IPCC第二次气候变化科学评估报告的主要科学成果和问题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丁一汇
.
地球科学进展,
1997,
(02)
:49
-54
[8]
气候变化对东北区粮食产量的影响及其适应性对策
[J].
马树庆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吉林省气象研究所
马树庆
.
气象学报,
1996,
(04)
:484
-492
[9]
辽宁农业气象实用手册[M]. 辽宁人民出版社 , 辽宁省气象局 编, 1981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