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芒雀麦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8
作者
田秀民 [1 ]
尹瑞平 [1 ]
张欣 [1 ]
汪季 [2 ]
机构
[1] 内蒙古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
[2] 内蒙古农业大学
关键词
播种方式; 播种密度; 生长指标;
D O I
10.16590/j.cnki.1001-4705.2008.10.052
中图分类号
S54 [饲料作物、牧草];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摘要
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采用田间试验对比设计方法,研究不同播种方式和播种密度对其生长指标的影响;利用方差分析,确定了无芒雀麦的合理播种方式和播种密度。结果表明:(1)撒播时,无芒雀麦在播种密度为549粒/m2时出苗率最高,鲜重最大;在播种密度为412粒/m2时单株最高,种子产量最高,生长速度最快,密度为549粒/m2时稍次之,结合方差分析可以初步确定,撒播的最适播种密度为412~549粒/m2;(2)条播时,无芒雀麦在行距为20 cm、播种密度为549粒/m2时单位面积的分蘖数最多,鲜重最大;在行距为25 cm、播种密度为412粒/m2处理下单位面积的单株最高,生长速度最快;在行距为25 cm、播种密度为206粒/m2时出苗率最高;而且在这几个处理中的生长指标顺序均为:条播>撒播;结合方差分析,可以初步确定本地种的适宜播种方式为条播,行距为20~25 cm,播种密度为412~549粒/m2。
引用
收藏
页码:68 / 71+74 +7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密度调控、施肥、刈割等措施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D].王显国.中国农业大学.2005, 05
[2]   不同处理和播种方式对黄芪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J].
马尧 ;
庄云 ;
李永海 .
种子, 2007, (09) :58-59
[3]   新引进早熟优质油菜新品种云油杂二号的高产栽培技术 [J].
田红 ;
邓勇 ;
张明 ;
张伟福 ;
杨勇胜 ;
刘先友 ;
陈甫玖 .
种子, 2007, (07) :102-103
[4]   不同苜蓿品种再生草特性分析 [J].
顾明德 ;
程海卫 ;
赵书珍 ;
石淑强 ;
王汉全 ;
万素梅 .
水土保持通报, 2005, (01) :18-20+32
[5]   塔里木河中下游地区苏丹草生态适应性研究 [J].
陈艳瑞 ;
尹林克 ;
孟林 ;
胡玉昆 ;
王进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5, (01) :183-187
[6]   无芒雀麦引种适应性的观察 [J].
石凡涛 ;
拉夫旦 ;
王金山 ;
李娟 ;
吴精民 ;
拉元林 .
四川草原, 2004, (06) :20-21
[7]   柴胡种子处理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J].
陈宏旭 ;
高义富 ;
李戈莲 ;
唐宜峰 ;
唐必宏 .
种子, 2003, (06) :97-98
[8]   种群密度与施肥对垂穗披碱草刈割后补偿作用的影响 [J].
王海洋 ;
杜国祯 ;
任金吉 .
植物生态学报, 2003, (04) :477-483
[9]   碱化土壤紫花苜蓿不同种植方法与生长关系的研究初探 [J].
李跃进 ;
张伟华 ;
不详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03, (01) :115-118
[10]   中麻黄的适应性及其抗逆性栽培 [J].
杨自辉 ;
赵翠莲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3, (01) :11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