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旅游人类学视角的民族节日传承与发展——以西双版纳傣族“泼水节”为例

被引:27
作者
光映炯
张晓萍
机构
[1] 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
关键词
“泼水节”; 传统的发明; 舞台真实; 文化再生产; 传承机制;
D O I
10.19898/j.cnki.42-1704/c.2010.01.010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在旅游场景中,西双版纳傣族"泼水节"的节日文化内涵与传承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泼水节"和"旅游"之间有着"仪式"功能上的契合,"泼水节"被旅游开发和打造可以看作再一次的"传统的发明"。民族文化通过民族节日在"舞台真实"的展演中传承着独特的文化符号,而且以旅游开发催生的"文化再生产"的形式进行着传承与发展。在此过程中,政府和大众也参与到这场现代背景下民族文化的传承中;现代大众传媒则从各个方面改变和型塑着现代民族文化的风格与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45 / 4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彝族“都则”(火把节)的仪式性与旅游开发 [J].
李春霞 ;
彭兆荣 .
旅游学刊, 2009, 24 (04) :79-84
[2]   傣族的泼水节及其文化内涵探析 [J].
覃娜娜 .
民族论坛, 2009, (02) :50-51
[3]   西双版纳傣族章哈的基本特色 [J].
曾安秀 .
民族音乐, 2008, (03) :46-48
[5]  
泼水节溯源与传播小考[J]. 尚衍斌.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2005(03)
[6]   泼寒胡戏之入华与流变 [J].
柏红秀 ;
李昌集 .
文学遗产, 2004, (03) :61-70+158
[7]   2004年中国·西双版纳国际泼水节将举办 [J].
王可心 .
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 2004, (04) :53-53
[8]   节日符号在民族旅游开发中的运用及问题 [J].
孙九霞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 (06) :134-137
[9]   从出土文物看小乘佛教在西双版纳的传播 [J].
罗廷振 .
东南文化, 1992, (02) :26-33
[10]  
民族旅游研究[M]. 南开大学出版社 , 邓永进,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