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黄龙沟兰科植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被引:21
作者
李鹏
唐思远
董立
罗毅波
寇勇
杨小琴
Holger Perner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重点实验室
[2] 四川省黄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3] 四川省黄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4] 黄龙
[5] 北京
关键词
地生兰; 居群大小; 多样性中心; 保护策略和措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1 [植物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由于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中国兰科植物具有附生与地生种类数目大致相同的特点,同时是世界上地生兰科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地区。因此,地生兰科植物的保护是中国兰科植物保护的重要内容,而确定多样性中心对制定就地保护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四川黄龙寺自然保护区内的黄龙沟长仅3.5km,海拔为3100–3569m。通过对沟内兰科植物种类、生境、居群状况以及繁殖情况等的综合调查,我们发现该地共有兰科植物19属30种。这些兰科植物生长于明显不同的两类生境:一是林分稀疏、透光性好的疏林或灌木丛,通常有钙华滩流贯穿其中,有20种兰科植物生长;二是林分较密、透光性差的针阔混交林或针叶林,无水流,只有10种兰科植物分布,包括黄龙沟内仅有的4种腐生兰。黄花杓兰(Cypripediumflavum)、西藏杓兰(C.tibeticum)、无苞杓兰(C.bardolphianum)、广布红门兰(Orchischusua)、二叶红门兰(O.diantha)及少花虾脊兰(Calanthedelavayi)等3属6个种,以其极高的数量及成片的分布组成黄龙沟兰科植物的主体。它们在种下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而且花期存在重叠与交替现象。如此多的地生兰聚集在一条狭窄的沟内,并且部分种类在沟内形成优势草本群落,这种现象无疑是十分罕见的。可以说黄龙沟是我国地生兰多样性中心之一。考虑到人为活动(旅游
引用
收藏
页码:255 / 26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巨龙竹的变异类型及其引种区划的研究 [J].
杜凡 ;
赵晓惠 ;
杨宇明 ;
辉朝茂 .
竹子研究汇刊, 2001, (01) :19-26
[2]   中国兰科植物保育的现状和展望 [J].
罗毅波 ;
贾建生 ;
王春玲 .
生物多样性, 2003, (01) :70-77
[3]   巨龙竹种下不同变异类型的RAPD分析 [J].
李鹏 ;
杜凡 ;
普晓兰 ;
杨宇明 .
云南植物研究, 2004, (03) :290-296
[4]   INTERSPECIFIC POLLEN TRANSFER AND COMPETITION BETWEEN CO-OCCURRING PLANT SPECIES [J].
WASER, NM .
OECOLOGIA, 1978, 36 (02) :223-236
[5]   兰科植物区系中一些有意义属的地理分布格局的研究 [J].
郎楷永 .
植物分类学报, 1994, (04) :328-338+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