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化壳孔隙与裂缝发育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35
作者
李晓燕 [1 ,2 ]
蒋有录 [1 ]
陈涛 [1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古风化壳; 孔隙; 裂缝; 封盖层; 运移通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总结前人研究结果,利用数据整理、薄片观察等方法对古风化壳中孔隙和裂缝的发育规律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古风化壳结构的油气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发育完全的古风化壳具有风化黏土层和半风化岩石的分层结构;半风化岩石中部孔隙和裂缝较发育,向上向下规模逐渐减小,至风化黏土层大孔隙和裂缝不发育。通过实例汇总认为,影响半风化岩石孔缝系统发育程度的主要因素包括风化基岩的岩性、风化的时间和强度、风化壳形成时期的剥蚀厚度和古风化壳的埋藏深度以及裂缝孔隙的充填特征。风化黏土层岩性致密,对油气的保存具有建设性作用;半风化岩层中部的孔缝连通体,既为油气运移的良好通道,也可作为油气聚集的有效储层。
引用
收藏
页码:60 / 64+88 +8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夏断裂带构造特征与油气成藏模式 [J].
宋永东 ;
戴俊生 ;
吴孔友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24 (03) :17-20+24+109
[2]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隐蔽油气藏成藏机理 [J].
史建南 ;
邹华耀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24 (02) :26-30+5
[3]   大路沟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 [J].
韩会平 ;
武春英 ;
蒋继辉 ;
李勇 ;
王宝清 ;
季海锟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08, (02) :149-155
[4]   柴西南区古近系层序地层特征及岩性圈闭发育模式 [J].
陈艳鹏 ;
刘震 ;
李鹤永 ;
党玉琪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4) :17-21+5
[5]   柴达木盆地侏罗系油气成藏模式与油气聚集规律 [J].
谢宗奎 ;
李生德 ;
车明 ;
马斯辉 ;
李志勇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07, (02) :166-169+182
[6]   准噶尔盆地南缘东段油气成藏条件及成藏模式 [J].
旷理雄 ;
郭建华 ;
童小兰 ;
李广才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07, (01) :34-40
[7]   陆相盆地中不整合体系与油气的不均一性运移 [J].
常波涛 .
石油学报, 2006, (05) :19-23
[8]   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不整合带的结构 [J].
刘克奇 ;
蔡忠贤 ;
张淑贞 ;
赵桂青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06, (02) :41-44
[9]   前第三系不整合在油气成藏中的作用 [J].
郝志伟 ;
苏朝光 ;
张营革 ;
田建华 .
西部探矿工程, 2006, (05) :61-63
[10]   不整合类型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J].
尹微 ;
陈昭年 ;
许浩 ;
司玉梅 .
新疆石油地质, 2006, (02) :239-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