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腹部油气充注与再次运移研究

被引:43
作者
邹华耀
郝芳
张柏桥
陈斌
机构
[1] 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
[2] 中国地质大学石油系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关键词
油气充注; 油气再运移; 成藏史; 准噶尔盆地腹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准噶尔盆地为一个经历多期构造运动的叠合型盆地。盆地腹部油气藏形成与演化是一个受多源、多期次油气充注与再次调整的复杂过程。采用烃源岩生烃史正演模拟与油气藏地质、地球化学反演分析相互验证的方法,表明腹部油气运聚可以分为早期、晚期和后期油气充注,即:早白垩世前的早期原油充注阶段,原油主要来自于下二叠统风城组烃源岩;晚白垩世以原油充注为主的晚期充注阶段,原油主要来源于上二叠统下乌尔禾组烃源岩;古近纪以来以天然气充注为主的后期充注阶段,天然气来自于风城组和下乌尔禾组烃源岩高过成熟阶段的产物。受喜马拉雅构造运动的影响,形成于中晚燕山期的腹部车莫古隆起发生掀斜作用,致使油气发生再次运移,调整后的腹部油气藏呈分散和小规模分布,油气藏类型由以构造圈闭为主变成以地层/岩性圈闭为主。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6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准噶尔盆地古隆起的分布与基本特征 [J].
何登发 ;
翟光明 ;
况军 ;
张义杰 ;
石昕 .
地质科学, 2005, (02) :248-261+304
[2]   “盆”“山”耦合和脱耦在含油气盆地分析中的应用 [J].
吴根耀 ;
马力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3, (06) :648-660
[3]   油气幕式成藏及其驱动机制和识别标志 [J].
郝芳 ;
邹华耀 ;
杨旭升 ;
王敏芳 .
地质科学, 2003, (03) :403-412
[4]   沉积岩包裹体的岩相学、分类、术语及常被忽略的基本问题 [J].
陶士振 ;
郭宏莉 ;
张宝民 ;
张鼐 ;
不详 .
地质科学 , 2003, (02) :275-280
[5]   准噶尔盆地构造—热演化特征 [J].
邱楠生 ;
杨海波 ;
王绪龙 .
地质科学, 2002, (04) :423-429
[6]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断裂特征分析 [J].
李振宏 ;
汤良杰 ;
丁文龙 ;
姚素平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2, (01) :40-43
[7]   准噶尔盆地腹部马桥凸起侏罗系油源分析 [J].
王绪龙,刘得光 .
新疆石油地质, 1995, (01) :33-37+91-92
[8]   中国含油气盆地有机烷烃气碳同位素特征 [J].
戴金星 ;
宋岩 ;
程坤芳 ;
洪峰 ;
樊广峰 .
石油学报, 1993, (02) :23-31
[9]   准噶尔盆地腹地石油地质特征与找油领域 [J].
李溪滨 ;
买光荣 ;
况军 ;
贾希玉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3, (01) :23-33
[1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勘探技术座谈会报告集.[M].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编;.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