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PI/SPEI指数的东北地区多时间尺度干旱变化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36
作者
徐一丹 [1 ]
任传友 [1 ]
马熙达 [1 ]
赵东妮 [1 ]
陈伟 [1 ,2 ]
机构
[1] 不详
[2] 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大气科学系
[3] 不详
[4] 辽宁北票市气象局
[5] 不详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标准化降水指数;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 多时间尺度; 干旱变化; 东北地区;
D O I
10.13866/j.azr.2017.06.06
中图分类号
P426.616 [降水引起的灾害];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1960—2014年90个气象台站的逐日地面观测数据(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及平均水汽压),利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对比分析近55 a多时间尺度干旱变化特征及两指数的表征差异。(1)依据各气象台站年总降水量,可将东北地区分为5个子区,各分区年总降水量皆未表现出显著的长期趋势,但Ⅰ、Ⅱ、Ⅳ区和Ⅴ区年总潜在蒸散量分别呈现显著下降、上升趋势。(2)两指数在1个月(1 mo)尺度上围绕0值频繁波动,随时间尺度增加,形成干湿阶段持续期,其中干旱期持续时间较湿润期稍长。不同时间尺度二者评估旱涝结果总体相似,其中短时间尺度,SPI较SPEI易受降水影响,波动大。长时间尺度差距减小,但在判别程度上SPI较SPEI偏轻。在特殊干旱年1982年和1999年,SPI在降水量减少幅度较大地区或月份监测干旱能力下降。(3)SPI描述东北地区无旱及特旱发生频率时较SPEI高,中旱、重旱及湿润发生频率则相反。(4)在评估东北地区旱涝情况时SPEI指数较SPI指数适用性更好。
引用
收藏
页码:1250 / 1262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 [1] 基于SPEI和SDI指数的云南红河流域气象水文干旱演变分析
    李运刚
    何娇楠
    李雪
    [J]. 地理科学进展, 2016, 35 (06) : 758 - 767
  • [2] SPI和SPEI在阿克苏河流域的适用性分析
    李思诺
    翁白莎
    严登明
    王建伟
    [J].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 2016, (01) : 101 - 107+113
  • [3] 中国近60年干旱演变特征分析
    刘小龙
    虞美秀
    [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15, (12) : 177 - 183
  • [4] 1961—2010年云南省基于SPEI的干旱变化特征分析
    张雷
    王杰
    黄英
    吴灏
    段琪彩
    [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5, 31 (05) : 141 - 146
  • [5] 基于SPI/SPEI指数的汉江流域1961~2014年干旱变化特征分析
    陶新娥
    陈华
    许崇育
    [J]. 水资源研究, 2015, (05) : 404 - 415
  • [6] 近50年中国气象干旱危险性的时空格局探讨
    费振宇
    孙宏巍
    金菊良
    周玉良
    郦建强
    张明
    [J]. 水电能源科学, 2014, 32 (12) : 5 - 10
  • [7] 基于SPEI的1961-2012年东北地区干旱演变特征分析
    高蓓
    姜彤
    苏布达
    朱娴韵
    王艳君
    [J]. 中国农业气象, 2014, 35 (06) : 656 - 662
  • [8] 中国气象干旱的空间格局特征(1951-2011)
    杨帅
    于志岗
    苏筠
    [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14, (10) : 54 - 60
  • [9] 基于SPEI的西南地区近53a干旱时空特征分析
    王东
    张勃
    安美玲
    张调风
    季定民
    任培贵
    [J]. 自然资源学报, 2014, 29 (06) : 1003 - 1016
  • [10]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在中国干旱监测的适用性分析
    王林
    陈文
    [J]. 高原气象 , 2014, (02) : 423 - 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