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的媒介伦理倡导与道德干预:对克利福德·G·克里斯琴斯的访谈

被引:14
作者
宁丽丽
机构
[1] 大理大学文学院
[2]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关键词
媒介伦理; 新媒体; 道德干预;
D O I
10.13495/j.cnki.cjjc.2017.10.003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新媒体时代是注意力资源稀缺的时代。为了博眼球、求关注,以自媒体为主的社会化新媒体各尽所能,不乏以粗俗、色情、暴力等另类内容寻求爆点,使用夸张标题、露骨图片制造轰动效应、获得经济效益等举动。2017年6月,是网民们称为"互联网开始变天了"的月份。2017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开始实施,6月初,"千万大号咪蒙"被禁言,"全民星探""中国第一狗仔卓伟"等违规账号已在全网多平台被关闭。《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利用网络从事侵害他人名誉、隐私、知识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等活动(刘扬,2017)。但是法律能处理的往往只是一小部分案件,互联网空间要真正实现"清朗",需要的是各媒体对真实(truth)、人的尊严(human dignity)和非暴力(non-violence)(Clifford G.Christians,2010:6-20)等媒介伦理的倡导以及各监管部门的监管和道德干预。被誉为"媒介伦理之父"克利福德·G·克里斯琴斯教授就新媒体时代的媒介伦理与道德干预这一话题接受了作者的访谈,从媒介伦理研究的角度分析了从传统媒体时代到新媒体时代媒介伦理研究议题的流变,提出在"人人都有麦克风"、基于全球传播的新媒体时代"真实、人性、非暴力"仍然是具有普世价值的道德标准,尽管在新媒体时代媒介伦理遇到更多的挑战,但仍要大力倡导媒介伦理,并对不符合媒介伦理的传播现象进行道德干预。
引用
收藏
页码:45 / 5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全球媒介伦理及技术化时代的挑战——克利福德·克里斯琴斯学术访谈 [J].
甘丽华 ;
克利福德克里斯琴斯 .
新闻记者, 2015, (07) :4-14
[2]   新媒介伦理建构的基本维度:责任伦理 [J].
燕道成 .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 44 (01) :145-153
[3]  
风险社会[M]. 译林出版社 , (德)乌尔里希·贝克(UlrichBeck)著, 2004
[4]  
传播的偏向[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加)哈罗德·伊尼斯(HaroldInnis)著, 2003
[5]  
理解媒介[M]. 商务印书馆 , (加)赫伯特·马歇尔·麦克卢汉(HerbertMarshallMcluhan)著,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