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型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筛选及絮凝机理研究

被引:46
作者
朱艳彬
冯旻
杨基先
马放
吴波
李淑更
黄君礼
机构
[1] 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
[2] 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3] 黑龙江哈尔滨
关键词
生物絮凝剂; 复合型; 混合培养; 絮凝机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703 [废水的处理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002 ;
摘要
采用纤维素降解菌和絮凝菌组成复合型生物絮凝剂产生菌菌群,进行两段式发酵,利用纤维素为底物,生产复合型生物絮凝剂.将高效絮凝菌F2、F3、F5和F6进行双菌混合培养的正交试验,发现F2和F6组合絮凝活性最佳,且均优于单菌.确定该复合型生物絮凝剂HITM02的有效成分存在于发酵液中,主要是细菌的代谢产物.有效成分为蛋白质、多糖和多肽类物质,其中蛋白质的含量为5 4%,总糖含量为1 76%,还原糖未检出.这些有效成分与发酵过程中纤维素等的代谢残留物共同作用,具有优良的絮凝能力.絮凝机理包括蛋白质等两性电解质的电中和作用;蛋白质、多肽、多糖等高分子物质和纤维素等的代谢残留物共同具有的吸附架桥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759 / 76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环境友好材料的生产与应用.[M].陈坚;堵国成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2]  
污染控制微生物学实验.[M].马放等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
[3]  
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M].东秀珠;蔡妙英等编著;.科学出版社.2001,
[4]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的开发 [J].
马放 ;
刘俊良 ;
李淑更 ;
杨基先 ;
张立秋 ;
吴波 ;
朱艳彬 .
中国给水排水, 2003, (04) :1-4
[5]   纤维素酶降解机制及纤维素酶分子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 [J].
高培基 .
自然科学进展, 2003, (01) :23-31
[6]   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J].
马放 ;
李淑更 ;
金文标 ;
杨基先 .
工业用水与废水, 2002, (01) :7-9
[7]   混合菌—— 一类值得重视的微生物资源 [J].
冯树 ;
张忠泽 .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00, (03) :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