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酸磷酸激酶在急性心肌梗塞诊断价值上的新进展

被引:1
作者
王楼生
机构
[1]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
关键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446 [实验室诊断]; R542 [];
学科分类号
100208 ; 1002 ; 100201 ;
摘要
<正> 自1954年Laduc、Worblewski首先报道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血清谷草转氨酶(GOT)、乳酸脱氢酶(LDH)升高以来,血清酶学测定已成为AMI临床诊断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其中临床运用最广的肌酸磷酸激酶(CK)发展更快。随着生化检测方法学的进步,除总CK活性及其同功酶(CK-MM、CK-MB、CK-BB)外,近年来无活性肌酸磷酸激酶B蛋白(CK-Bi)、肌酸磷酸激酶异构体(CK-MNA、CK-MMB、CK-MMC)以及 CK-MB量/总CK活性比的测定亦应运而生。本文就CK-Bi、CK异构体及CK-MB量/总CK活性测定在AMI诊断上的价值作一综述,以供同道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57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Allelopathy. Rice E.L. Academic Press Inc . 1984
[2]  
心筋坏死量推定法. 矢崎义雄,他. 诊断と治疗 .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