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管道系统灌注后薄层CT扫描和三维重建的研究

被引:34
作者
方驰华
周五一
虞春堂
张刚庆
钟世镇
王博亮
吴坤成
机构
[1] 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肝胆外科
[2] 第一军医大学临床解剖研究所
[3] 厦门大学计算机科学系
[4] 第一军医大学临床解剖研究所 广州
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
关键词
体层摄影扫描仪,X线计算机; 成像,三维; 肝脏; 模型,解剖学; 管道系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816.5 [腹部及消化系];
学科分类号
1001 ; 100105 ; 100207 ; 100602 ;
摘要
目的 建立肝脏管道系统灌注和铸型的模型 ,研究肝脏管道系统灌注后CT薄层扫描图像三维重建成像方法。方法 肝门部保留完好的完整肝脏 ,经预处理后 ,分别以不同配方的灌注材料和显影物质对管道灌注、固定和铸型。肝脏标本置于模拟腹腔模具内行CT薄层扫描 ,以最大密度投影法 (MIP)、表面覆盖显示法 (SSD)和电脑处理法进行肝脏管道结构的三维重建。结果  14个肝脏标本的管道系统灌注和铸型 ,所有管道显示良好。 9个肝脏标本薄层CT扫描层厚 1 0mm ,共计2 5 14张 ,平均 2 79张。 5个肝脏标本薄层CT扫描层厚 3 0mm ,共计 5 12张 ,平均 10 2张。MIP三维重建图像肝内肝静脉系统和门静脉系统清晰。SSD三维重建图像显示很强的立体感。电脑处理法建立肝实质和肝静脉系统三维图像。通过不同层面的旋转 ,可获得肝实质和肝静脉系统各种形态的立体图像。结论 肝脏管道系统灌注和铸型标是实用的 ,MIP、SSD和电脑处理法的三维重建图像清晰 ,是研究肝脏管道结构较理想的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1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胰血管活性肠肽瘤一例 [J].
郑京 ;
李维邦 .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02, (04) :20-20
[2]   胰血管活性肠肽瘤的诊断和治疗 [J].
狄忠民 ;
杨卫平 ;
蔡伟耀 ;
陈曦 ;
吴增斌 .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2, (01) :57-59+69
[3]   一例血管活性肠肽瘤的免疫组化检测 [J].
詹勇 ;
李继光 ;
曲恒春 ;
葛春林 ;
田雨霖 .
外科理论与实践, 1999, (04) :239-240
[4]   血管活性肠肽瘤 [J].
韩玉淑 ;
王秋月 ;
姜雅秋 ;
王涤非 .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1999, (01) :73-73
[5]   胰腺血管活性肠肽瘤一例 [J].
张锦 ;
侯永生 ;
崇魏 ;
刘永峰 ;
张兴亚 .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1998, (06) :8-8
[6]   血管活性肠肽瘤一例 [J].
刘春英,韩建平,沈维红 .
中华消化杂志, 1998, (04) :203-203
[7]   血管活性肠肽瘤1例报告 [J].
白宏伟 ;
马元桂 .
海军总医院学报, 1998, (03) :189-190
[8]   捆绑式胰肠吻合术(附 28 例报告) [J].
彭淑牖 ;
吴育连 ;
彭承宏 ;
江献川 ;
牟一平 ;
王家骅 ;
蔡秀军 ;
李君达 ;
陆松春 ;
徐明坤 .
中华外科杂志, 1997, (03) :31-32
[9]   胰血管活性肠肽瘤综合征 [J].
赵玉沛,吴斌,蔡力行,钟守先,朱预 .
普外临床, 1997, (01) :15-19
[10]   胰腺血管活性肠肽瘤的诊治 [J].
何永清 .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1994, (08) :456-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