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黑土氮素含量变化特征

被引:9
作者
朱霞 [1 ,2 ]
韩晓增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氮素; 黑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8.3 [土壤肥力与植物];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利用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长期定位试验,比较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黑土全氮、碱解氮、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变化特征;同时研究不同土样种植作物(玉米)所表现的土壤生产力。结果表明:(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全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自然土壤植被被破坏或转为农田,土壤全氮含量持续下降,但农田化肥和有机肥配施后,土壤全氮含量显著增加;草地经过20年的植被恢复,土壤全氮含量显著高于农田化肥和无肥处理,土壤氮库储量显著提高。(2)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碱解氮和铵态氮含量影响显著,草地、化肥+有机肥耕地土壤碱解氮和铵态氮含量显著高于裸地、无肥耕地和化肥耕地,而草地土壤硝态氮含量则显著低于裸地、无肥耕地、化肥耕地和化肥+有机肥耕地。(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在种植玉米后,玉米相对生物量最大的为化肥+有机肥耕地,其次为草地和化肥耕地,最低为无肥耕地。
引用
收藏
页码:843 / 84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Effect of Long-Term Fertilization on Organic Nitrogen Forms in a Calcareous Alluvial Soil on the North China Plain[J]. P. CHRISTIE. Pedosphere. 2006(02)
[2]   土壤供氮能力研究方法进展 [J].
闫德智 ;
王德建 .
土壤, 2005, (01) :20-24
[3]   不同氮肥施用后土壤各氮库的动态研究 [J].
巨晓棠 ;
刘学军 ;
张福锁 ;
不详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04, (01) :97-99
[4]   土地利用及其格局变化的环境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J].
罗为检 ;
王克林 ;
刘明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3, (02) :156-158
[5]   秸秆生物有机肥的施用对土壤供氮能力的影响 [J].
张亚丽 ;
张娟 ;
沈其荣 ;
王金川 .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12) :1575-1578
[6]   三种利用类型羊草草地氮总矿化、硝化和无机氮消耗速率的比较研究 [J].
李玉中 ;
祝廷成 ;
R.E.Redmann .
生态学报, 2002, (05) :668-673
[7]   农田生态对土壤肥力的保护效应 [J].
吕家珑 ;
张一平 ;
王旭东 ;
汤代良 ;
化党领 .
生态学报, 2001, (04) :613-616
[8]  
Land use effects on gross nitrogen mineralization, nitrification, and N 2 O emissions in ephemeral wetlands[J] . Angela Bedard-Haughn,Amanda L. Matson,Dan J. Pennock.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 2006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