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黄萎病菌致萎峰蛋白氨基酸组分及其有关生化特性分析

被引:12
作者
陈旭升
陈永萱
黄骏麒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微生物系!南京
[2]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南京
关键词
棉花黄萎病菌; FPLC技术; 致萎峰蛋白; 氨基酸组分; 生化特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35.621.2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快速蛋白质液相色谱技术 (简称 FPL C技术 )对 3个典型黄萎病菌系 T9、VD8和 SS-4的外泌毒蛋白进行层析分离 ,皆得到两个致萎蛋白峰 :峰 致萎力弱 ,棉苗受害症状属黄斑型 ;峰 致萎力极强 ,症状属青枯型。 3个菌系强致萎峰 毒蛋白的百分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 T9、VD8、SS-4。对各菌系致萎峰蛋白做氨基酸组分测定 ,结果显示 :13个菌系的致萎峰 毒蛋白中的碱性组氨酸百分含量很高 ,平均达 14 .76% ,远大于峰 毒蛋白中的组氨酸含量 ,其平均值仅 3 .74 % ;2 3个菌系各致萎峰皆测不出甲硫氨酸 ,酪氨酸仅在 T9的峰 中含 0 .13 % ,其余各峰含量均为零 ,各峰的半胱氨酸含量很低 ,都在 1%以下。还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估测致萎峰蛋白的分子量 ,并探讨了黄萎病菌致萎毒蛋白的有关结构功能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棉花黄萎病菌株VD8外泌毒蛋白的生化特性 [J].
陈旭升 ;
陈永萱 ;
黄骏麒 .
江苏农业学报, 1998, (02) :63-65
[2]   棉花黄萎病菌鉴定技术进展 [J].
陈旭升 ;
陈永萱 ;
黄骏麒 .
棉花学报, 1997, (02) :9-12
[3]   我国棉花黄萎病研究进展 [J].
石磊岩 .
棉花学报, 1995, (04) :243-245+251
[4]   棉花黄萎病菌致萎毒素的初步研究 [J].
吕金殿 ;
甘莉 ;
牛淑贞 ;
郭西风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8, (01) :17-21
[5]  
生物化学技术原理及其应用.[M].赵永芳 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
[6]  
生物化学.[M].沈同等 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7]  
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及研究进展.[M].陈其等主编;.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0,
[8]  
蛋白质和酶学研究方法.[M].鲁子贤主编;.科学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