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中医证候和方药分布规律文献研究

被引:33
作者
司富春
宋雪杰
陈瑞
李洁
杜超飞
李萌萌
机构
[1] 河南中医学院中医药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关键词
肺癌; 证候分布; 方药特点; 聚类分析;
D O I
10.13288/j.11-2166/r.2014.13.020
中图分类号
R273 [中医肿瘤科];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探讨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和方药使用特点。方法检索1977年1月至2013年7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的临床研究和个人经验报告类文献,将纳入文献中的证型及治疗所用方剂、药物进行规范化处理,并分别对其进行频数分析、系统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结果纳入文献共24篇。肺癌中医证型共计56个,其中气阴两虚、阴虚内热、脾虚痰湿、痰瘀互结、气滞血瘀、痰热壅肺、热毒炽盛、肺脾气虚、痰湿蕴肺、肺肾阴虚为主要证型,占72.6%;肺癌70个频次较高症状可分为6类症状聚类证型,分别是气阴两虚证、痰热壅肺证、阴虚内热证、痰瘀互结证、肺脾气虚证、痰湿蕴肺证;病机要素以实性居多,占58.33%,主要为痰浊、火热、血瘀、水湿、气滞、热毒,虚性病机占41.67%,主要为阴虚和气虚;脏腑病位主要在肺、脾、肾、胃、肝。共用方剂1 162首,其中成方569首,以补益剂、治燥剂、祛痰剂、清热剂、理血剂为主;共涉及中药459味,以补虚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最为常用;使用频次较高的54味中药可分为7个聚类方,分别适用于气阴两虚,阴虚内热,痰热壅肺,热毒炽盛,肝肾阴虚,痰瘀互结,气滞血瘀,脾虚痰湿证型的肺癌。结论肺癌中医证候以气阴两虚、阴虚内热、脾虚痰湿、痰瘀互结、气滞血瘀为主,组方用药以化痰除湿、清热解毒散结、行气化瘀、补益肺脾、益气养阴为主。
引用
收藏
页码:1146 / 115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中药大辞典.[M].南京中医药大学; 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  
方剂学.[M].邓中甲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3]  
中医诊断学.[M].朱文锋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4]  
中药学.[M].高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5]   食管鳞癌的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J].
司富春 ;
岳静宇 .
中医杂志, 2012, 53 (22) :1944-1947
[6]   未来10余年肺癌中西医诊疗展望 [J].
徐振晔 ;
龚亚斌 .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 25 (01) :10-14
[7]   中医证候分类中常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评析 [J].
王雪华 ;
夏春明 ;
颜建军 ;
王忆勤 ;
李福凤 .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8, (03) :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