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运动的沉积学响应——以湘鄂西及邻区二叠系茅口组顶部不整合面为例

被引:21
作者
李旭兵
曾雄伟
王传尚
刘安
白云山
机构
[1] 武汉地质矿产研究所
关键词
不整合面; 东吴运动; 茅口组; 二叠系; 湘鄂西;
D O I
10.19839/j.cnki.dcxzz.2011.03.010
中图分类号
P512.2 [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湘鄂西及邻区二叠系茅口组顶部广泛发育了岩溶角砾岩,并形成了一个分布范围广阔的不整合面,该不整合面特征在各地存在明显差异,其上覆孤峰组与龙潭组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东吴运动为两幕式构造运动,上述现象正是东吴运动Ⅰ幕、Ⅱ幕在不同地区的沉积学响应。
引用
收藏
页码:299 / 30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中国南方东吴运动的特征 [J].
燕继红 ;
申继山 .
国土资源导刊, 2006, (S1) :3-5
[2]   滇黔桂盆地及其邻区石炭纪至二叠纪层序地层格架及三级海平面变化的全球对比 [J].
梅冥相 ;
马永生 ;
邓军 ;
初汉民 ;
刘智荣 ;
张海 .
中国地质, 2005, (01) :13-24
[3]   鄂西地区上二叠统的牙形石及其分带意义 [J].
王国庆 ;
夏文臣 .
地质科技情报, 2004, (04) :30-34
[4]   桂西北上二叠统及下三叠统古岩溶不整合 [J].
陆刚 ;
韦文林 ;
张能 ;
胡贵昂 ;
李文强 .
南方自然资源, 2002, (04) :5-10
[5]   中下扬子区二叠系露头层序地层研究 [J].
张克信 ;
刘金华 ;
何卫红 ;
吴顺宝 .
地球科学, 2002, (04) :357-365
[6]   据牙形石论鄂西茅口组顶部古岩溶不整合面形成时代 [J].
李志宏 ;
牛志军 ;
陈立德 ;
黄照先 .
地球学报, 2001, (02) :157-158
[7]   湖北建始—巴东地区茅口组顶部古岩溶不整合面的发现 [J].
牛志军 ;
段其发 ;
傅泰安 ;
徐安武 ;
曾波夫 ;
朱应华 .
中国区域地质, 2000, (03) :276-280+338
[8]   湖北建始黄岩二叠系孤峰组底部陆源碎屑岩的发现附视频 [J].
陈立德 ;
李志宏 ;
黄照先 ;
张开明 ;
段万军 .
地层学杂志, 2000, (03) :207-209
[9]   湖北兴山大峡口二叠系沉积相及层序地层特征 [J].
王正允 .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1998, (03) :4-10
[10]   中国二叠纪的岩相──古地理和古构造特征 [J].
张祖圻,杨成奎 .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1996, (03) :257-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