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秦接合部海西期苦海—赛什塘分支洋的存在及其证据

被引:48
作者
张智勇
殷鸿福
王秉璋
王瑾
张克信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 青海省地质调查院
关键词
昆秦接合部; 苦海—赛什塘; 海西期; 分支洋; 多岛小洋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昆仑与秦岭造山带东、西接合部位 ,通过详细填图与解剖发现海西期在苦海—赛什塘一带 ,存在一条NEE向与东昆仑布青山—阿尼玛卿洋相连通的分支小洋盆 ,称为苦海—赛什塘分支洋 .晚泥盆世—石炭纪是苦海—赛什塘分支洋扩张时期 ,出现大量似洋壳物质 ,雪穷、错扎玛洋脊型蛇绿岩是该时期的物质表现 ,蛇绿岩组合中的40 Ar/ 3 9Ar年龄 (36 8.6± 1.4 )Ma ,与布青山 -阿尼玛卿洋扩张洋盆形成时期相吻合 .扩张形成的苦海—赛什塘分支洋蛇绿岩组合显示属于发育不成熟的有限小洋盆 .扩张作用表现之一是大量记录在裂解块体岩片和结晶基底中的构造热事件 ,如龙通斜长角闪岩、角闪石低温坪年龄 (35 8.9± 3.2 )Ma(40 Ar/ 3 9Ar)、羊曲云母石英构造片岩黑云母坪年龄 (387.3± 2 .3)Ma(40 Ar/ 3 9Ar)、苦海黑云斜长片麻岩等时线年龄 (336± 2 .2 )Ma(Rb -Sr)、扎那合惹斜长角闪岩角闪石低温坪年龄 (376 .9± 0 .9)Ma(40 Ar/ 3 9Ar)等反映了裂解时限 ;其次是侵入裂解块体岩片中的拉龙洼辉绿岩墙群辉石3 9Ar/ 40 Ar坪年龄为 398.4Ma,反映初始扩张始于泥盆纪 .早-中二叠世分支洋发展进入俯冲消减阶段 ,早期沿柴达木微陆块东南缘形成了早二叠世岛弧火山岩 (2 6 4Ma)和纳木龙俯冲型花岗岩 (2 6 7Ma) ,晚期随着俯冲作用加
引用
收藏
页码:691 / 69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史密斯地层与非史密斯地层 [J].
张克信 ;
殷鸿福 ;
朱云海 ;
王国灿 ;
冯庆来 ;
龚一鸣 .
地球科学, 2003, (04) :361-369
[2]   造山带区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方法 [J].
张智勇 ;
张克信 ;
于庆文 ;
龚全胜 ;
梁云海 ;
严城民 .
地球科学, 2002, (04) :377-385
[3]   东昆仑东端苦海-赛什塘地区晚古生代蛇绿岩的地质特征 [J].
王秉璋 ;
张智勇 ;
张森琦 ;
朱迎堂 ;
曹生秀 .
地球科学, 2000, (06) :592-598
[4]   东昆仑造山带海西—印支期构造古地理演化的古地磁证据 [J].
黄继春 ;
张克信 ;
朱艳明 ;
拜永山 .
地球科学, 1999, (02) :47-52
[5]   中央造山带的演化及其特点 [J].
殷鸿福 ;
张克信 .
地球科学, 1998, (05) :3+5+7-8
[6]   东昆仑造山带非史密斯地层序列重建方法初探 [J].
张克信 ;
陈能松 ;
王永标 ;
龚一鸣 ;
黄继春 .
地球科学, 1997, (04) :7-10
[7]   东昆仑造山带结构及构造岩片组合 [J].
王国灿 ;
张克信 ;
梁斌 ;
张志 .
地球科学, 1997, (04) :16-20
[8]  
造山带混杂岩区地质填图理论、方法与实践[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张克信等著, 2001
[9]  
中国松潘-甘孜造山带的造山过程[M]. 地质出版社 , 许志琴等著, 1992
[10]  
Application of radiolarians and other fossils in non-Smith strata[J] . Kexin Zhang,Jichun Huang,Hongfu Yin,Guocan Wang,Yongbiao Wang,Qinglai Feng,jun Tian.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 Earth Sciences . 200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