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官山矿田铜金成矿模式探讨

被引:11
作者
袁小明
机构
[1] 铜陵有色金属公司 安徽 铜陵
关键词
铜金矿田; 岩浆演化; 成矿模式; 铜官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51 [金];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铜官山矿田是长江中下游铜铁金成矿带铜陵矿集区中4个主要矿田之一,矿田由铜官山铜矿床、天马山硫金矿床、金口岭铜金矿床组成。矿田内地表出露志留系至三叠系地层,岩体有铜官山石英闪长岩、天鹅抱蛋山石英闪长岩和金口岭花岗闪长岩等。根据矿体产状、矿化特征、蚀变类型等,矿体分为夕卡岩型矿体、层状矿体及细脉浸染型矿体。不同产状矿体是由不同容矿构造所决定的,夕卡岩型矿体是由接触带构造控制的,层状矿体是由C2+3/D3ω层间滑脱面构造控制的,当两种构造交叉时形成“人”形或“Y”形矿体。层状矿体的形成经历了2个成矿阶段,即燕山期岩浆作用形成的含铜金等成矿物质的岩浆热液,沿着层间构造移动时,交代叠加改造在晚石炭世沉积形成的含铜等的黄铁矿层,形成层状铜硫矿体或硫金矿体。Pb、O等同位素特征及成矿温度研究资料表明,成矿物质和含矿热液主要来源于岩浆,部分来源于地层。由于区域基底控岩断裂构造活动的多期性、长期性及脉动性,从而导致岩浆房的演化、分异,不仅使岩性上存在一定差异,而且不同岩体其含铜、金性上有一定差异。不同矿种是由于不同期次岩浆含铜金性不同所决定的。
引用
收藏
页码:541 / 54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铜陵地区铜矿床中金的富集成矿研究 [J].
俞沧海 .
有色矿山, 2000, (04) :1-4
[2]   安徽铜陵天马山硫金矿床物质来源探讨 [J].
俞沧海 .
黄金地质, 2000, (01) :44-48
[3]   贵池铜山岩体演化与成矿的关系 [J].
俞沧海 ;
袁小明 .
矿产与地质, 1999, (05) :274-278
[4]   安徽铜陵地区成矿物质和含矿流体来源问题的探讨 [J].
黄许陈,储国正,周捷,张成火,吴才来,黄华盛,温春齐,师其政 .
安徽地质, 1994, (03) :1-9
[5]  
安徽沿江地区铜金多金属矿床地质[M]. 地质出版社 , 唐永成等著, 1998
[6]  
长江中下游铜铁成矿带[M]. 地质出版社 , 常印佛等著, 1991
[7]  
层控矿床地质学[M]. 冶金工业出版社 , 米上庆, 1988
[8]  
[硫]矿床普查.详查地质报告 .2 马山金. . 1992
[9]  
Study on the origin of materials of Tianmashan sulfur-gold deposit in Tongling, Anhui .2 Yu Canghai. Gold Geology .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