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1 条
青藏高原东部地区辐射平衡及各分量变化特征
被引:13
作者:

周万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周秉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李晓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李甫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王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机构:
[1] 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辐射特征;
日变化;
年变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2 [大气辐射];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2009年11月—2010年10月青藏高原玛多自动气象站辐射平衡观测资料,分析了高原两种不同下垫面辐射平衡各分量的季节平均日变化和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各季节的平均总辐射日变化和年变化在两种下垫面的趋势基本一致,夏季总辐射为非零值的时间在早上要比冬季早2h左右,而在傍晚出现零值的时间要比冬季晚2h左右。夏季总辐射最强、冬季最弱,年变化最小值为0.544MJ.m-2,出现在1月;最大值为1.001MJ.m-2,出现在7月。在11:00—16:00(北京时)之间反射辐射冬季最强、夏季最弱。这种现象与总辐射日变化趋势恰好相反,反射辐射的年变化最小值出现在2月,平均最小值为0.157MJ.m-2;最大值出现在11月,平均最大值为0.326MJ.m-2。1号点和2号点反射辐射差值冬季最大,达到0.06MJ.m-2;春季最小,为0.03 MJ.m-2。净辐射年变化最小值为-0.025MJ.m-2,出现在12月;最大值为0.477MJ.m-2,出现在7月。地表反射率2个观测点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各季节地表反射率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都是2号点大于1号点,平均偏大8%。
引用
收藏
页码:2327 / 233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青藏高原冬季积雪关键区视热源特征与中国西南春旱的联系
[J].
过霁冰
;
徐祥德
;
施晓晖
;
徐杰
.
高原气象,
2012, 31 (04)
:900-909

过霁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市奉贤区气象局 上海市奉贤区气象局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徐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海洋气象台 上海市奉贤区气象局
[2]
青藏高原冬季积雪年代际变化及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
[J].
宋燕
;
张菁
;
李智才
;
赵平
.
高原气象 ,
2011, (04)
:843-851

宋燕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不详

张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不详

李智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 不详

赵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沈阳市气象局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 不详
[3]
珠峰地区积雪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J].
除多
;
拉巴卓玛
;
拉巴
;
普布次仁
.
高原气象,
2011, 30 (03)
:576-582

除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西藏高原大气环境科学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拉巴卓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藏高原大气环境科学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拉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藏高原大气环境科学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普布次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藏高原大气环境科学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4]
2005年雨季“三江源”地区对流云的特征分析
[J].
周万福
;
张国庆
;
肖红斌
;
张加昆
.
高原气象 ,
2008, (03)
:695-700

周万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张国庆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肖红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张加昆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5]
青藏高原中东部植被覆盖对水热条件的响应研究
[J].
张文江
;
高志强
.
地理科学进展,
2005, (05)
:15-24+133

张文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高志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6]
1997/1998年青藏高原西部地区辐射平衡各分量变化特征
[J].
巩远发
;
段廷扬
;
陈隆勋
;
何金海
.
气象学报,
2005, (02)
:225-235

巩远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段廷扬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陈隆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何金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7]
1998年青藏高原东部及其邻近地区大气热源与南海夏季风建立的关系
[J].
简茂球
;
罗会邦
.
高原气象,
2001, (04)
:381-387

简茂球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州中山大学大气科学系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8]
1998年夏季青藏高原辐射平衡分量特征
[J].
卞林根
;
陆龙骅
;
逯昌贵
;
陈彦杰
;
高志球
;
刘辉志
;
张宏升
;
陈家宜
;
不详
.
大气科学 ,
2001, (05)
:577-588

卞林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陆龙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逯昌贵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陈彦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高志球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宏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陈家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不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9]
青藏高原积雪对亚洲夏季风影响的诊断及数值研究
[J].
张顺利
;
陶诗言
.
大气科学,
2001, (03)
:372-390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陶诗言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
[10]
35年来青藏高原大气热源气候特征及其与中国降水的关系
[J].
赵平
;
陈隆勋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04)
:327-332

赵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

陈隆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