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还是束缚?异质性视角下工作性通讯工具使用对幸福感的影响

被引:19
作者
王笑天 [1 ]
刘培 [2 ]
李爱梅 [2 ]
机构
[1] 广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2]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工作性通讯工具使用; 压力交互模型; 工作要求-资源模型; 个人资源; 幸福感;
D O I
10.16471/j.cnki.11-2822/c.2019.08.004
中图分类号
F272.92 [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1 ;
摘要
在当下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借助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通讯工具在非工作时间内处理工作事务已成为职场人士的生活常态。这一日益频发的工作性通讯工具使用(WICTs)究竟会如何影响幸福感已成为各界所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已有基于同质性视角所开展的研究却并未对此提供令人满意的解答。本文在梳理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压力交互模型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为基础,基于异质性视角构建了工作性通讯工具使用影响幸福感的理论框架。该框架将工作性通讯工具使用评价为无关事件、工作资源、挑战性工作要求与阻碍性工作要求四种不同类型,并阐述了不同类型工作性通讯工具使用对幸福感的影响效应。未来研究可基于此理论框架明晰工作性通讯工具使用类型区分的边界条件,并就工作性通讯工具使用对幸福感的积极影响及相关机制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59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员工非工作时间连通行为会引发工作家庭冲突? 心理脱离与组织分割供给的作用 [J].
吴洁倩 ;
张译方 ;
王桢 .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8, (12) :43-54
[2]   非工作时间使用通信技术处理工作的“双刃剑”效应及心理机制 [J].
叶萌 ;
唐汉瑛 ;
谢菊兰 ;
马红宇 ;
岳闪闪 .
心理科学, 2018, 41 (01) :160-166
[3]   制造业一线员工的工作要求对离职倾向的影响及链式调节机制研究 [J].
王笑天 ;
李爱梅 ;
熊冠星 ;
孙海龙 .
管理学报, 2016, 13 (08) :1191-1198
[4]  
工作性通信工具使用与双职工夫妻的幸福感:基于溢出-交叉效应的分析[J]. 马红宇,谢菊兰,唐汉瑛,申传刚,张晓翔.心理学报. 2016(01)
[5]  
工作影响员工幸福体验的“双路径模型”探讨——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的视角[J]. 李爱梅,王笑天,熊冠星,李斌,凌文辁.心理学报. 2015(05)
[6]  
The recovery paradox: Portraying the complex interplay between job stressors, lack of recovery, and poor well-being[J] . Sabine Sonnentag.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 2018
[7]  
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in the Organizational Context: The Reality of Resources and Their Consequences[J] . Stevan E. Hobfoll,Jonathon Halbesleben,Jean-Pierre Neveu,Mina Westman.Annual Review of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and Or . 2018 (1)
[8]  
Work-related us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fter hours (WICTs) and emotional exhaustion: A mediated moderation model[J] . Julan Xie,Hongyu Ma,Zhiqing E. Zhou,Hanying Tang.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 2018
[9]  
Boundary control and controlled boundaries: Organizational expectations for technology use at the work–family interface[J] . Matthew M. Piszczek.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 2017 (4)
[10]  
Cell phones during nonwork time: A source of job demands and resources[J] . Jennifer M. Ragsdale,Coty S. Hoover.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