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生林区斑块形状动态与森林恢复过程分析

被引:7
作者
张丽珍
张芸香
郭晋平
机构
[1] 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
[2] 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 太谷
[3] 太谷
关键词
森林景观; 斑块形状; 异圆指数; 分维数; 动态分析;
D O I
10.13292/j.1000-4890.2003.0029
中图分类号
S718 [森林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以 195 9年以来 4期航片为基础资料 ,在ARC/INFO支持下 ,分析了关帝山天然次生林区森林恢复过程中各类景观要素斑块异圆指数和类斑边界分维数及其动态。研究表明 ,采用斑块异圆指数即可揭示景观要素斑块形状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研究地区景观恢复过程中 ,各类非林地斑块的异圆指数总体上高于林地斑块 ,但呈持续下降趋势 ,形状趋于规则 ;林地斑块的异圆指数呈持续上升趋势 ,景观处于活跃的森林恢复和斑块演替中期 ,演替后期森林斑块的扩展和合并过程始终占主导地位 ,斑块形状更趋复杂多变 ,相邻斑块间的联系密切 ,先锋性森林群落的斑块形状较为简单 ,斑块逐渐消退。为研究景观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和变化规律提供了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1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TheFractalGeometryofNatural. MandelbrotBB. Freeman . 1982
[2]   北京地区植被景观中斑块形状的指数分析 [J].
刘灿然 ;
陈灵芝 .
生态学报, 2000, (04) :559-567
[3]   分形模型在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J].
常学礼 ;
邬建国 .
生态学杂志, 1996, (03) :35-42
[4]   森林景观恢复过程中景观要素斑块规模的动态分析 [J].
郭晋平 ;
薛俊杰 ;
李志强 ;
田荣善 .
生态学报, 2000, (02) :218-223
[5]   北京地区植被景观斑块形状的分形分析 [J].
刘灿然 ;
陈灵芝 ;
不详 .
植物生态学报 , 2000, (02) :129-134
[6]  
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M].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肖笃宁主编,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