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缝—孔隙型储层油水相渗实验研究

被引:12
作者
郭平 [1 ]
张涛 [1 ]
朱中谦 [2 ]
杜建芬 [1 ]
吴国才 [1 ]
机构
[1]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
关键词
相对渗透率曲线; 裂缝—孔隙型; 非稳态法; 渗流特征;
D O I
10.13809/j.cnki.cn32-1825/te.2013.03.014
中图分类号
TE312 [油气水渗流力学];
学科分类号
082002 ;
摘要
油水相渗曲线是编制开发方案及动态预测的重要实验资料和依据,而裂缝—孔隙型碳酸盐岩储层取得有代表性的岩心较难,有代表性的相渗曲线无法测取。针对某裂缝—孔隙型碳酸盐岩储层,在取得无裂缝的地层实际岩心基础上,按照要求造缝得到5种渗透率大小不同的岩心,然后在一定束缚水饱和度条件下采用非稳态法对岩心进行了油水相渗曲线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进一步加深对裂缝—孔隙型储层中油水渗流特征的认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岩心渗透率增大,等渗点饱和度、油水两相区范围及驱替效率逐渐增加。由归一化后油水相渗曲线可看出,水相相对渗透率呈一直线,表明水相主要裂缝以渗流为主,波及效率低。研究结果为裂缝—孔隙型储层油气田开发提供理论实验依据,为此类储层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特低渗透储层渗流特征和影响因素 [J].
何文祥 ;
马清 ;
马超亚 .
科技导报, 2011, 29 (01) :36-39
[2]   特低渗透岩心相对渗透率实验研究 [J].
贾振岐 ;
孙念 ;
吴景春 ;
覃生高 .
特种油气藏, 2009, 16 (01) :82-83+109
[3]   非稳态法水驱气相对渗透率曲线实验 [J].
易敏 ;
郭平 ;
孙良田 .
天然气工业, 2007, (10) :92-94+141
[4]   储集层相对渗透率曲线形态及开采特征 [J].
王国先 ;
谢建勇 ;
李建良 ;
谭文东 ;
杜军社 ;
王惠清 ;
万文胜 .
新疆石油地质, 2004, (03) :301-304
[5]   特低渗透储层油水相对渗透率实验研究 [J].
林玉保 ;
史晓波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0, (02) :30-33+53
[6]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Influence of Interfacial Tension on Water–Oil Two-Phase Relative Permeability [J].
Pingping Shen ;
Bin Zhu ;
Xian-Bin Li ;
Yu-Shu Wu .
Transport in Porous Media, 2010, 85 :505-520
[7]  
油层物理.[M].何更生编;.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
[8]  
油层物理实验.[M].孙良田等编;.石油工业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