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割缝与钻孔排放煤层气的大煤样试验研究
被引:14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冯增朝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赵阳升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杨栋
胡耀青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太原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
胡耀青
段康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太原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
段康廉
机构
:
[1]
太原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
来源
:
天然气工业
|
2005年
/ 03期
关键词
:
煤层;
低渗透率储集展;
水力能源;
开发;
试验;
研究;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TD84 [煤及油页岩地下气化];
学科分类号
:
081901 ;
摘要
:
低渗透煤层中的煤层气抽放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目前尚没有有效的解决办法。文章针对低渗透煤层提出了采用水力割缝技术提高煤层渗透性的方法,介绍了特大煤样条件下的钻孔和水力割缝两种排放煤层气的对比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煤样的煤层气排放符合艾黎经验公式,可以使用该公式对煤层中的煤层气排放进行预测。与钻孔排放相比,水力割缝排放煤层气,会随埋深不同而发生不同程度的煤层气突出,从而提高煤层气的排放速度和排放量,缩短排放时间。相同埋深的煤层,割缝后,煤层气初期排放速度急增,约为钻孔的 2~2.5 倍;随着煤层埋藏深度的增加,水力割缝对提高煤层的渗透性作用越明显。这些结论对低渗透煤层的煤层气抽放与开采有参考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127 / 129+206 +20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煤矿瓦斯灾害防治及利用技术手册.[M].于不凡主编;.煤炭工业出版社.2000,
[2]
矿山岩石流体力学.[M].赵阳升 著.煤炭工业出版社.1994,
[3]
低渗透煤储层煤层气开采有效技术途径的研究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赵阳升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杨栋
;
胡耀青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徐州
胡耀青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段康廉
;
冯增朝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徐州
冯增朝
;
赵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徐州
赵岚
.
煤炭学报,
2001,
(05)
:455
-458
[4]
试论我国煤层气的基本储层特点及开发策略
[J].
张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陕西西安
张群
;
冯三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陕西西安
冯三利
;
杨锡禄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陕西西安
杨锡禄
.
煤炭学报,
2001,
(03)
:230
-235
←
1
→
共 4 条
[1]
煤矿瓦斯灾害防治及利用技术手册.[M].于不凡主编;.煤炭工业出版社.2000,
[2]
矿山岩石流体力学.[M].赵阳升 著.煤炭工业出版社.1994,
[3]
低渗透煤储层煤层气开采有效技术途径的研究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赵阳升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杨栋
;
胡耀青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徐州
胡耀青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段康廉
;
冯增朝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徐州
冯增朝
;
赵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徐州
赵岚
.
煤炭学报,
2001,
(05)
:455
-458
[4]
试论我国煤层气的基本储层特点及开发策略
[J].
张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陕西西安
张群
;
冯三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陕西西安
冯三利
;
杨锡禄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陕西西安
杨锡禄
.
煤炭学报,
2001,
(03)
:230
-235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