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域压迫与儿童的他者化生存

被引:6
作者
武秀霞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场域; 压迫; 他者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3.5 [青少年问题];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它特有的性质、目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它在当前社会中的尴尬境遇以及它内部复杂的人员构成等都使其成为一种特殊的场域。这也为教育压迫的形成提供了潜在因子。正是存在于教育场域内外的各种制度、文化、观念的力量逼迫,以及潜藏于教育者内心的自私情结等,使教育的诸多问题具有了"压迫性"。这些压迫往往使儿童缺乏对生命存在之意义感和价值感的体验,体现出"他者化"的生存样态。
引用
收藏
页码:88 / 9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 [2] 权力二十讲.[M].丁一凡; 编.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
  • [3] 教育学的人学视野.[M].冯建军; 著.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 [4] 被压迫者教育学.[M].(巴西)保罗·弗莱雷(PauloFreire)著;顾建新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 [5] 教育人类学.[M].(德)O.F.博尔诺夫(OttoFridrichBollnow)著;李其龙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 [6] 学会生存.[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 [7] 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M].(英)米勒(Miller;David);(英)波格丹诺(Bogdanor;Vernon)编;中国问题研究所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
  • [8] 人之心.[M].[美]埃利希等 著;都本伟等 译.辽宁大学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