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地区黑斑蛙的繁殖生态和产卵地选择

被引:10
作者
王彦平
武正军
陆萍
张方
李义明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黑斑蛙; 繁殖生态; 产卵地选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58 [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黑斑蛙是我国分布最广的两栖动物之一,但目前有关其繁殖生态和产卵地选择还所知甚少,而且多局限于定性描述。2004—2006年在宁波地区黑斑蛙的繁殖期,对黑斑蛙的繁殖生态研究分析表明,该蛙在繁殖期的种群密度为0.0903±0.0029只/m(n=11);该蛙是雌雄二形性的蛙类,雌性蛙类的体重和体长都显著大于雄性;该蛙窝卵数的变化幅度较大(1546—7897个),平均窝卵数为4643.04±235.96个(n=50);卵径范围为1.50—1.74mm,平均卵径大小为1.6050±0.0046mm(n=226)。对黑斑蛙产卵地选择的研究结果表明,产卵地在水域比率、裸地比率、植被盖度、水深、水温和水的透明度等方面与随机样方不同;该蛙偏爱在水域比率和植被盖度较高的生境产卵,而避免在水体较深的生境产卵。为了更好地保护黑斑蛙的产卵栖息地,今后应优先保护水域比率和植被盖度较高而水体不深的生境。
引用
收藏
页码:186 / 19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浙江东部牛蛙的自然种群及潜在危害 [J].
武正军 ;
王彦平 ;
李义明 .
生物多样性, 2004, (04) :441-446
[2]   黑斑侧褶蛙的两性异形和雌性繁殖特征 [J].
郑荣泉 ;
杜卫国 ;
寿鹿 .
动物学杂志, 2002, (04) :14-18
[3]   贵州疣螈繁殖生态的研究 [J].
田应洲 ;
孙爱群 ;
李松 .
四川动物, 1998, (02) :60-64
[4]   无尾两栖类繁殖生态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J].
邹寿昌 .
生物学通报, 1993, (02) :9-10
[5]   北京稻区夏秋季黑斑蛙的食性分析 [J].
张立峰 ;
高武 .
北京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9, (03) :51-55
[6]   南昌近郊青蛙(Rana nigromaculata)产卵习性的调查 [J].
林光华 .
动物学报, 1958, (04) :421-430
[7]   青蛙的发生 [J].
王希成 .
生物学通报, 1957, (04) :8-21+66
[8]  
中国两栖动物图鉴[M].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费梁执行主编, 1999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大词典[M]. 商务印书馆 , 崔乃夫主编, 1998
[10]  
Diet composition of introduced bullfrog, Rana catesbeiana, in the Mizorogaike Pond of Kyoto, Japan[J] . Toshiaki HIRAI.Ecological Research . 2004 (4)